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罕见通报批评胡锡进 习王瞄准党媒? /

罕见通报批评胡锡进 习王瞄准党媒?

编者按:1月28日,中纪委网站点名批评了《环球时报》社,披露了该报社总编辑胡锡进擅自去波兰公款旅游的细节,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其实,早在几个月之前,这个新闻就已经在网上流传,甚至有观点批评胡锡进是“双面人”。如今,经过中纪委网站通报批评,显得别有意味。在此之际,中国大陆一位时事评论人士刘逸明发表文章《中纪委罕见通报批评胡锡进意味着什么?》。客观而论,这篇文章某些观点和写法均尚待商榷,但有几个说法倒是值得注意。比如,“《环球时报》虽然也属于官办报刊,但是,显然不能代表党中央(中共,文章出现的党中央和中央均指中共)”,“中纪委进驻党报巡视,除了因为其内有不正之风之外,还因为党报在舆论导向上跟不上中央的节奏,在很多问题上甚至偏离了中央精神”,“党报党刊始终不应该脱离群众,在今后,党报党刊更应该为民众发声”。本着多维评论的新闻自由精神,转载此文,供读者参考。

1月28日,中纪委网站在要闻栏目当中发布了一则消息,通报了去年为期两个月的对《人民日报》社的巡视情况。里面特别点名批评了《环球时报》社,并披露了该报社工作人员擅自去波兰公款旅游的细节。称已按照有关规定,对总编辑胡锡进给予行政警告处分,责令其与副总编辑向中纪委驻社纪检组作深刻书面检查,并分别向报社退回个人应承担的费用6,417.9元。

众所周知,《环球时报》系《人民日报》的子报。虽然位列党报旗下,但是,《环球时报》的报道风格却与《人民日报》大不一样,《环球时报》在外界看来,言辞较为激进,不如《人民日报》严肃,而且敢于碰触诸多其它媒体所唯恐避之不及的敏感话题。其总编辑胡锡进不仅常常化名在该报发表评论文章,而且还在微博上畅所欲言。

《环球时报》的风格,更倾向于民族主义,如果是在抗战时期,这种风格的媒体自然难能可贵,可在和平年代,则让不少人感觉到有些不合时宜。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环球时报》因此而收获了不少眼球,该报不用强制订阅,依然可以畅销大江南北,这或许正是胡锡进的一种营销策略。

《环球时报》经常在中国大陆引发争议

《环球时报》虽然也属于官办报刊,但是,显然不能代表党中央。事实上,《环球时报》的诸多报道和评论的最终效果不但未能缓解相关事件的舆论压力,反而为党和国家添乱,并成为海内外舆论的众矢之的。胡锡进作为该报的总编辑,对于该报的风格影响应该是最大的,因此,《环球时报》在某些事件上走得太远,跟胡锡进有直接的关系。

中纪委巡视组之所以要在此前进驻《人民日报》社,并重点巡视《环球时报》,显然是早已察觉到了该报存在诸多违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中纪委书记王岐山都曾承诺,反腐将不留死角,对党报的巡视和公开通报批评显示出党中央反腐的决心和韧性,绝不会因为是党报就网开一面。

胡锡进如今被中纪委行政警告,相信他在日后的生活作风会端正很多。其实,中纪委进驻党报巡视,除了因为其内有不正之风之外,还因为党报在舆论导向上跟不上中央的节奏,在很多问题上甚至偏离了中央精神。譬如说,在实施全面二胎之前,《人民日报》就曾自以为是地称公众是想多了,还有类似的情况,都令该报非常难堪,公信力受到进一步损伤。

面对中纪委的巡查,《人民日报》在反思与总结时,也承认自身的问题:“通过此次巡视整改,我们深刻认识到,编委会在自身建设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宣传舆论工作上还与党中央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在内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严不实的问题,特别是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政治定力方面,还需提高认识、下大力气,做更多扎实、细致、有效的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政治家办媒体原则,清醒把握形势、准确研判问题,坚持克服麻痹思想,决不掉以轻心,始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始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主导权。”

中纪委公开通报批评《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以及《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这意味着在反腐过程中,只要存在问题,没有任何单位和部门可以独善其身,党报党刊及其总编辑也毫不例外。相信有了此次巡视与通报,党报党刊以及其高管,会在言行方面收敛很多,再也不敢轻易地越雷池半步,在舆论宣传方面,也会尽力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僭越、不添乱,另外,习近平曾经说过“权为民所赋”,党报党刊始终不应该脱离群众,在今后,党报党刊更应该为民众发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