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叹苦:行长不好做 没人理解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6月24日出席国际货币基金在华盛顿举办的一场演说中说,中国的货币政策必须要依赖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复杂模式,来应对一篮子不同、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目标。
综合媒体6月27日报道,周小川以英语发表的演说中,用上了很多经济学的技术用词,包括“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来解释人民银行在一个广阔的历史和全球背景下必须的“目标、角色和做法”。
周小川这次的演说,并非是对某些特别的议题作出回应,而是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在一个大环境下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周小川叹:中国的货币政策必须要依赖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复杂模式图源:(Reuters/VCG)
周小川发出的其中一个主要信息,就是人民银行现在由于面对一个从计划经济转变而成的市场经济,央行的同仁们为了服务中国的经济而所付出的工作和努力,比以往更多。
为了成功担当多功能而又敏感的任务,意味着人行必须使用社会大众所难理解的复杂模式,周小川说:“复杂的模式对央行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是一大挑战。”
他说,中国人民银行依据这些模式来作出的决策,“是动态的,而且是向量性的”,但社会大众却“趋向以纯量的方式来理解问题,而他们的逻辑通常是以文字来表达,而非向量性的”。
周小川称,中国央行采取的多目标制,既包含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大体平衡等四大年度目标,也包含金融改革和开放、发展金融市场 这两个动态目标。这种选择与中国处于经济转轨中的国情是分不开的。
在阐述“中国央行的目标与功能”时,周小川抛出“人民银行为什么要支持并组织改革开放?人民银行为什么要发展金融市场?人民银行为什么要关注国际收支平衡?”三个问题,并逐一解答。
周小川说,中国的银行体系在转型中面临同样的问题,亚洲金融风波则进一步加剧和暴露了这些问题,中国银行部门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等指标严重恶化,国际业界普遍评论中国的大型银行已经陷入了“技术性破产”。这时,不改革开放就不会有健康的金融机构体系,就没有金融稳定可言,中央银行难以实现价格稳定,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因此,在这一历史阶段,金融改革和实现金融系统健康化和稳定的重要性甚至要高于通胀等传统目标。
他最后称,与同样处在转轨经济中的世界其他央行相比,中国央行推进了改革,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大体上保持了金融稳定,也赢得了机会去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可以说收益大于成本。尽管有观点认为中国的体制选择带来了信用增长过快、高杠杆率和影子银行等问题,但也只是相对其他新兴市场比较而言。当前的中国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货币政策的目标和理念也仍在演变。中国经历了较长时段的转型,因而央行的制度安排也体现这一特点。转型终将会大致告成,央行目标函数将走向简化,许多国际经验也将更加对中国有实践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