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应让言论予自由空间 政府非求掌声的小孩 /

应让言论予自由空间 政府非求掌声的小孩

香港记者协会(简称记协)发表2016年《言论自由年报》,以题为“一国两魇:港媒深陷意识形态战”,指过去一年内地加强意识形态控制,部分措施甚至延伸到香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铜锣湾书店李波等失踪事件,叫人质疑北京试图消除反对声音,令一国两制的方针受威胁,对香港表达及新闻自由产生不利因素,甚或构成寒蝉效应,使人忧虑香港的新闻及言论自由。

近年,随著陆港经济日益紧密,有关香港的新闻言论自由受到威胁的说法屡见不鲜,有人说是杞人忧天,亦有人反问在港英时期,香港人为什么不批评港英政府和英女王,难道这是“言论自由”的表现吗?这种所谓港人“恋旧主”的论调,似乎成为不少人看香港不明之处。

为何港人“恋旧主”?

不过,这种简单看法忽略历史环境,为什么香港人没有一窝蜂批评港英政府(当然香港人也有抨击港英政府)呢?答案很简单,不是因为香港人特别亲英,而是英国政府和英女王没有很大值得批评的地方。

例如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仪容端庄,气度宽宏,是文明世界的一张很有品味的图腾。而且香港在英治时期,纵然有不公义的事情发生,但平心而论,港英政府“盗亦有道”,没有在香港推动现时连内地也承认错误的“文革”,也没有迫害香港文化人和知识分子,也没有把香港人赶进“英国公社”。其实不论是香港人抑或是内地人都心里明白,港英政府为当时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提供庇护之所,其后还成立廉政公署,带来了一套颇为完善的司法制度,极大培养一批廉洁奉公的公务员,令香港变成国际城市。在这个情况下,中国人善恶分明,港英政府有什么很值得香港人和媒体去极力声讨呢?

香港记协发表2016年《言论自由年报》(图源:香港01:陈宇轩摄)

应当说,一个成熟的自由社会,有违共识理论,尽管听者藐藐,也应当全天候受到包容和尊重,而不应动辄被扣上所谓“卖国”的帽子,不能说有人揭露国家问题,便指责他心中没有祖国。以色列记者阿米拉.哈丝(Amira Hass),被誉为当代出色的记者之一,虽然她是以国人,但她致力为被其祖国欺负的巴基斯坦人争取权益,揭露祖国压迫甚至屠杀巴勒斯坦人,在普世人道价值和同胞鼓掌欢迎之间,她毅然选择了前者,不是因为她想寻衅滋事,捣乱国家,而是她不能忍受祖国在军事上是强人但在道德上是侏儒,才敢于披露国家的疮疤。这样谁能否定她不是一位高尚爱国者?

助拆穿无数谎言

事实上,言论和出版自由不应与爱国视为矛盾,一名记者的报道也许一时无法见容于当时,但放在足够长线尺度来测量,对整个社会质素的提高,便不能同日而语。传媒人的负责并非为任何政府背书,而是当政府企图令人相信答案是肯定时,提出质疑甚或否定。言论自由之所以重要,在于可供人拆穿无数的谎言。其实内地也曾有过一代代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的好记者,政府还鼓励舆论监督,以收集思广益之效。但这样多年来,基于种种现实条件的限制和长期环境扭曲,试问内地有几多记者能一抒抱负?更甚者,有些已忘却了作为传媒人值得骄傲的根本价值,在没有太大压力下,自我审查以作出奉承的言论及报道。

不否认,香港回归后,内地给予许多经济支持,但毕竟香港人,特别是港青年代生活于后物质年代,重视人权、民主、自由等价值,不希望北京钳制在“两制”下香港言论自由的空间,也拒绝接受以批评“普世价值”来拉近港人对国家认同的那一套。这难怪香港记协如斯紧张言论及出版自由空间收缩。或许你会说:“该骂的就该骂,该赞的就该赞”,不该老是批评政府的不对,这不是很难理解。但想深一层,这话恐非适用于任何政府身上,因为政府不是小孩,而是巨人,小孩就不该老是责备,而是适当表扬和奖励,所以咱们怎能把政府当成小孩来哄呢?她们才不会这样脆弱,只求得到他人的掌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