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理财产品地雷连环爆 P2P乱象亟需监管 /

理财产品地雷连环爆 P2P乱象亟需监管

北京时间7月6日,北京朝阳法院就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非法集资案“华融普银案”进行审理。在庭审中,华融普银的8名高管及直接责任人被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罪名起诉,在庭审期间,6名被告当庭认罪;然而,仍有两名被告尚未认罪。

据了解,2012年至2014年间,华融普银以投资新发地空港物流、山东省高速公路等项目为名,承诺以每年8%至15%的投资回报率向3,000多名投资人吸纳55亿人民币(约合8.23亿美元)资金。而从近期频繁出现的P2P跑路事件来看,在不久的将来,各级法院将就更多的相关案件进行审理,此外,中国政府也亟需从制度面出发对各种乱象进行规范。

你的理财产品安全吗?

近年来,受到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影响,中国民间出现了:“土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股票、草根死于互联网金融”这样一句顺口溜。值得注意的是,极低的银行存款利率降低了存户的存款意愿,许多融资平台纷纷打出高投资报酬率的旗帜,诱导普通民众到理财产品市场购买各种来历不明的金融产品,由此也埋下了理财产品安全性的疑虑。

从近期接连出事的泛亚有色金属、e租宝、中晋系等非法集资事件来看,所谓高风险的集资模式大致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这类集资通常都以互联网金融这样的“非传统概念”进行包装;其次,在出售商品的同时向投资人做出高投资报酬率的承诺;再则,有别于信托这类门槛极高的投资渠道,这类集资平台几乎没有入门门槛;最后,这类理财产品大多标榜着资金流向城投、政府部门、基础设施建设、稀有商品等具有稀缺性的投资标的,由此向借贷者释放一种稳妥的心理暗示。

人民币投资理财,面临监管难题(图源:VCG)

具体来说,这类投资产品的普及虽不能说是给民间金融秩序造成危害,但在缺乏有效监管机制下,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确实给金融秩序带来了不小的威胁。也因此,政府部门亟需在可操作的基础上,对这类投资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监督。

监管尚存在诸多问题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自2007年“拍拍贷”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便将互联网金融列为重点扶植产业,互联网金融也因此迎来了“野蛮生长”的契机。但长期缺乏规范也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面临许多瓶颈。

在法律监管空白时期,不仅社会大众对行业发展保持疑虑,行业内部也因为缺乏规范而陷入发展定位不明的困境。此外,投机分子也抓住监管上的漏洞与投资人贪婪的性格,互联网金融甚至明目张胆地沦为“庞氏骗局”(Ponzi scheme),这也让相关行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到了2013年,随着P2P网贷浪潮蓬勃发展,各种衍生问题交织使得央行与银监会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整顿,诸如“两大底线”、“三条红线”、“四条底线”以及“五大原则”、“六大原则”、“十大原则”陆续出炉,互联网金融初步具备了行业规范原则。

然而,这些规范性原则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性办法,不断追加的做法也意味着有关部门未就互联网金融给出一套完整的制度性规范。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15年7月,在央行牵头下,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第一个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设计的顶层监管方案。

2016年,互联网金融进入了监管元年,在“依法有据”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得以从资金存管、信息披露、取缔非法集资等方面全面严控风险。这一系列“矫枉”的做法也让行业进入了风险释放期。

在风险释放期,通过对行业进行规范,互联网金融出现行业内部自律净化迹象。首先,“无利可图”的平台开始退出,行业内出现理性收缩的态势;再则,投资人的风险意识正在加强,过去那种畸高的收益水平正逐渐回归正常水平;最后,在行业规模初步形成后,行业内部已初具行业规范行为模式,各方对于资产监管、信息披露、风险控制等要求正在提高,这些都为制度建设提供了显著帮助。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