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金融体系怎么了? 银监会大换血惹猜忌 /

金融体系怎么了? 银监会大换血惹猜忌

北京时间8月9日,根据大陆媒体财新网报道,银监会多位地方局级干部将在近期陆续完成调整,这是继2014年5月以来,银监会内部最大幅度的换血行动。据了解,银监会此次人事调整涉及山东、重庆等多个省份局级领导干部岗位变动。

截至目前为止,这波人事调动累积已达12人,调动幅度较为剧烈。然而,从具体调动来看,此次调动基本属于正常岗位轮换,在整个布局上显得较为稳重,但这一轮人事变动背后,银监会和它的主政者尚福林再一次受到了关注。

中国银监会迎来新一轮人事变动(图源:多维新闻网)

证监会之后是银监会?

为何此次银监会变动引发关注,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将此次人事改组与今年三月的证监会改组相提并论。今年三月,刘士余出任证监会主席后,市场普遍认为证监会将就当前股市监管以及市场机制展开较大幅度调整。正是在市场氛围诡谲之际,这股观望之风也让银监会换血引发遐想。

此外,当前中国面临实体经济增长瓶颈,近期中共中央更罕见地将当前资产市场交易热络之风定性为泡沫,市场也对银监会将如何应对资产泡沫表达密切关注。

持平而论,自尚福林上任以来,中国经济正经历从扩张到收缩的转型阶段,在货币供应持续紧缩的情况下,银监会一方面必须确保中国经济不出现系统性失灵的风险,另方面则需要改变商业银行“不思进取”的思维。

为刺激银行间相互竞争,银监会积极松绑存放款利率管制,让存放款利率回归市场定价,这一“杀手锏”迫使习惯追求边际收益的商业银行意识到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再则,银监会放松对网络银行的限制,通过鼓励竞争的方式来逼迫商业银行正视挑战。在尚福林统治下,银监会不仅提高了资本配置的效益,也让多年来“雷打不动”的商业银行首次感受到改变的压力。这一系列的政策巧思也让银行部门不得不同银监会共同就“长效监管制度”的规划进行对话。

在中国经济官僚体系中,尚福林可说是专业技能备受肯定的佼佼者。在银监会任职期间,尚福林积极推动的“长效监管机制”。随着存放款利率回归市场化、网络借贷体制日渐完善,银行业务的市场化、差异化正给原先死气沉沉的银行部门带来竞争的活力。

“天外飞来的尚福林”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为避免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中国政府祭出有史以来力度最强的财政扩张(Fiscal expansion)政策。一时间,过度供应的资金给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的负担。

“四万亿”政策出台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曾一度触及8%的波段高点。为抑制通货膨胀,人民银行采取了积极货币紧缩政策回收市场资金,这给大幅扩大杠杆的企业造成巨大压力。作为市场与银行间的调节者,尚福林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接任银监会主任。

2011年10月,时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接替刘明康出任中国银监会主席。作为专业技术官僚,尚福林在金融监管系统内有着完善的历练。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决心对“三角债”进行全面整顿,作为当时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钦点的“清盘手”,时任央行计划资金司副司长的尚福林便以发挥出优异的政策规划、执行天赋。1991年至1993年间,中国政府在“三角债”问题上取得有效的进展,尚福林也因优异的工作能力而被朱镕基称为“天外飞来的尚福林”。

接任银监会主席后,尚福林明确认识到银行体系效率低落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危害。长久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下,国企与商业银行间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共生性伙伴关系。凭借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网络,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国企间构成了从资金取得、土地出让到地方城建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互利互惠”的拉动模式虽然让中国经济免于系统性失灵的风险,但长此以往的结果却是银行僵尸化,最终引发市场全面失灵。

为避免商业银行僵尸化,尚福林任内开始对银监会的监管职能进行更深层次探讨。此外,为了打破地方上共生性伙伴关系,银监会也着手讨论“长效监管制度”的可行性,试图向市场传递长期、透明度高、可预期性强的游戏规则,借以引导银行往最优化的方向从事资源配置。

可以预见的是,尚福林已为银监会的下一步找出一条明路,这也避免了新任领导班子上台后出现“人走茶凉”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