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共频释信号 深化改革从国企改革做起 /

中共中央频释信号 深化改革从国企改革做起

近期,据有关人士称,中共中央正就国企改革方案展开密集部署,据推测,中共高层已就国企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达成共识。而从近期上海、山东等地陆续出台国企改革措施来看,市场普遍认为,国务院主导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近期正式出台。

通过国企改革重塑经济发展模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已就全面深化改革逐渐达成共识,而作为调整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国企改革也成了深化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早在《十八大报告书》中,中共高层对于国企改革提出如下要求:“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除了在《十八大报告书》中明确提及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外,中共中央也为这一轮的国企改革赋予了极高的政治、经济意涵。自2013年底,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正式运作以来,国企改革一直都是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关注的核心议题。

根据多维统计,自2013年底至2016年7月,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共计召开26次会议,而根据会后发布的会议纪要来看,其中直接点名国企运营问题的会议达六次之多,高居各类议题受关注度之首。此外,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在会上审议的有关国企改革方案与实施办法则为八项,国企改革在中共高层眼里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中国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图源:VCG)

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对国企改革进行决策商议外,国务院也在辖下设置了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挂帅,负责就协调各部级单位,并制定相关的指导意见。从中共高层对国企改革不假他人之手的态度来看,国企改革可说是当前深化改革中牵扯范围最广、复杂程度最高的改革议题。

无须讳言的是,这一轮深化改革的成果与中国未来的发展潜能密切相关。而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一环,国企有序改革将能为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起到推动作用。长久以来,在社会主义体制下,行政干预一直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关键且吃重的作用。即便自改革开放以来,民间企业已逐渐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但都未对由政府主导的生产要素配置系统起到有效的冲击。

在中国经济进入市场化进程进入中期阶段,以地方政府、国企、商业银行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制度仍旧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调度作用。也因此,在本届政府积极提倡“供给侧改革”,试图重塑中国经济中生产要素的分配机制时,如何破除这套由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乃至国企所共构的底层结构,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便成了深化改革的核心命题。

国企改革路径渐趋显著

自6月以来,随着国企改革思路愈发明朗,国企改革的布局出现明显提速的迹象。除了央企持续整并外,国务院也陆续公布了14个专项改革意见,国企改革的试点工作正有序展开。

截至7月15日,共有72家央企和地方上市国企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处于停牌状态,这些大动作都向市场传递了明确而清晰的信号。

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中更明确提出“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推出一批”等指导方针。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起,随着各项配套文件相继落地,国企改革的列车将正式启动,范围将包括市场早先倡导的重组、混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此外,僵尸企业乃至海棉企业的退场机制也有望进一步获得实施。

目前看来,中共高层对于国企改革的顶层框架设置已进入收尾阶段。然而,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如何对既有体制动刀,重塑国民经济基础结构,进而释放遭到行政体系禁锢的市场力量,这场改革的硬仗才正要开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