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毛泽东如何三次“火并王伦” /

毛泽东如何三次“火并王伦”

毛泽东虽然参加了中共一大,算中共创立的元老,但遵义会议前,他在党内的位置并不总在最高层,也不稳固。他是经历了三次“火并王伦”,不断壮大了自己的势力,爬上中共最高层,最终占据“红太阳”神位的。

毛泽东经过三次合并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终成就一番“伟业”(图源:Reuters/VCG)

并不成功的“火并”

第一次是井冈山时期,被火并的是原井冈山地方绿林武装王佐袁文才。当然,这次“火并”主谋并不是毛泽东。

秋收起义部队遭受挫折后,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余部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在毛泽东1000支枪的“情谊”下,王袁两人接受了中共,并协助毛泽东建立和发展了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2月,毛泽东将袁文才和王佐部队合编。

1929年2月,红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转移,坚守井冈山的任务交给了彭德怀的红五军和王佐的红四军三十二团。袁文才被调至军部,跟随毛泽东和朱朱德去赣南。这期间,莫斯科召开的“六大”,“左”倾路线在中央占了统治地位,大会通过了《关于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文件规定:“与土匪武装类似的团体联盟(指与其结成统一战线的联盟),在武装起义前可以利用,武装起义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镇压他们。”

于是袁、王成为不服从领导,要“反水”打红军的“土匪武装”。1930年2月24日,袁、王二人及其所部在永新县遭到湘赣特委指挥的部队与彭德怀红五军第四纵队伏击,边界特委书记朱昌楷亲手枪杀了袁文才。

事后毛泽东得知袁、王被杀,连呼“杀错了”。不久,王佐的哥哥王云隆,袁文才的妻叔、袁部骨干谢角铭收集残部并“电省反赤”,从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彻底丧失,后来,红军多次力图恢复,但没有任何收获,反遭到极其严重的损失,直至1949年中共才重获井冈山。

“叫花军”的逆袭

第二次火并是长征期间,被“火并”的是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

1933年10月至1934年8月,红四方面军击败以刘湘为首的川军的六路围攻,歼灭大量川军部队,并缴获众多武器物质,大大充实了红四方面军的实力,使川陕苏区到达顶峰时期,红四方面军辖5个军11个师32个团约5万人。

后来他们开始长征,在与从江西出发的中央红军会师时,号称10万的中央红军不足1万,而四方面军已经发展到8万人以上,兵强马壮,士气高昂,服装整齐,装备齐全,弹药充足,而毛周率领的中央红军,衣不敝体,食不果腹,弹药缺乏,狼狈万分。以致红四方面军的士兵称中央红军为“叫花军”。

红四方面军的一些干部心想,这样的党中央,这样的中央红军,怎么配领导我们红四方面军呢?但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宣读了给四方面军的高级领导人升官晋爵名单,陈昌浩、周纯全为中委、政治局委员,陈昌浩为总政治部主任,徐向前为中央委员,何畏、李先念、傅钟为候补中央委委员。

一面以“正统”为号,一面以实力为基础,最高权力的争夺在毛张之间展开,中央一分为二。但为了避免党和红军的公开分裂,毛儿盖会议决定成立左路军与右路军,张毛“分居左右”。由于左右路军的主力皆为四方面军。可以说,毛泽东在这次“火并”中得了大便宜。

没阻力的“火并”

第三次“火并”在陕北。在一次偶然看报时,毛泽东得知在陕北也有红军,便将陕甘根据地定为目的地。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的军队抵达吴起镇(今陕西省吴旗县),与红十五军团会合。此时,红一方面军不足八千人。之后,陕甘支队、陕北红军、红二十五军组建新的红一方面军。

当毛泽东到达陕北时,陕北红军内部正在整肃,中央将包括刘志丹、高岗等正在被整肃的陕北红军重要领导人解救出来。

之后刘志丹在一次战斗中被从后面射来的子弹击中牺牲,他的死引发很多猜测联想。有人说刘志丹为表忠心,冲锋在前,也有一种说法有中央借刀杀人之意。总之在陕北威望最大的刘志丹死掉后,一方面军合并陕北红军已无阻力。同时重用高岗、习仲勋等陕北红军老人,中共终于获得稳定的落脚之处。

毛泽东也以此为根基,经过整风运动肃清党内反对势力,通过抗战和内战打下万里江山,最终由人变为了人们心中的“神”。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