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生死一瞬:林彪贺龙最后一次正面交锋 /

生死一瞬间:林彪贺龙最后一次正面交锋

要说林彪对贺龙多少恨,也不太靠谱。只因为选择不同,必须拔刀相向。罗瑞卿和贺龙跟林彪唱反调,实际上就是在表态。所以要发动文革,必须拿下贺龙和罗瑞卿。鉴于贺龙的重要性,毛泽东忍了一段时间,一直忍到对刘少奇动手。一直忍到1966年9月份,就是在等贺龙回心转意。让贺龙去拜访林彪,实际上是最后通牒,给贺龙最后一个浪子回头的机会。本文选自《不被理解的毛泽东》,作者虚声。

1964年,罗瑞卿、张爱萍陪同林彪、贺龙视察军校(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风波

那一天是八一建军节,这一天是贺龙一生中最辉煌的记忆。选择这一天结婚,那绝对是喜上加喜。然而那是一个不安定的年代。薛明嫁给林彪,叶群嫁给贺龙,人生有了归属,同时也把林彪和贺龙卷入恩怨之中。

那时节正是延安整风,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被折腾得疲惫不堪,许多小人物更是备受屈辱,有人甚至丢了命。比如说那个传言和叶群有绯闻的狂生王实味就死得不明不白。从国统区进入延安的人多半老底不干净。特别是叶群同志。

叶群的父亲是国民党少将,有好几房姨太太。叶群的妈妈就是第三房。如果这些出身还能容忍,那么另外一层就不好说了。抗战爆发后,叶群跟随天津南下学生到南京,通过亲戚关系到了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当播音员,后来又在陈氏兄弟的CC上过岗。据说和一个青训班的国民党军官(特务)关系暧昧。最要命的是另一层经历:叶群参加了一个演讲,题目是“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党,当然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一个领袖当然不是毛泽东,而是蒋介石;一个主义,当然不是共产主义,而是三民主义。也就是说叶群老底很黑。薛明按照组织原则把这些揭发出来。

现在看来也没啥,一个年轻人嘛,卖力工作而已。指望一个二十出头、现在看来尚处于花季的女人分清这个主义那个党派也不太现实。而接下来能从南京周折到延安已经不容易了。但是在延安整风那会,这样黑的老底足够去死了。所以叶群吓得花容失色,撒泼耍赖,失态痛哭就可以理解了。无关人品,只因她害怕。

叶群所以安然无恙,只因为她是林彪老婆而已。这事把贺龙和林彪都惊动了。贺龙对林彪说:“我老婆揭发了你老婆,你老婆也可以揭发我老婆。”林彪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对这事自然很窝火。要说这火能烧几十年也不靠谱。叶群从此恨上了薛明,一恨就是几十年。这些女人家的恨有时候固然狠毒,但是小恨,动不了大人物贺龙。然而建国之后,随着林彪身体不便,叶群代替掌握了很大权力。被风暴吹落的贺龙落下之后,手中有枪叶群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此后贺龙和林彪交集不多。解放战争中林彪在东北,贺龙在西北,基本上不搭界。林彪比贺龙战功大,但贺龙资格更老。庐山会议之后,林彪作为军委第一副主席,虽然排名比贺龙高一点点,但贺龙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有实权。从性格和处事方式上看,二人也合不来。如果没有大的变局,二人关系基本上就这样不咸不淡走到最后,大家紧跟伟大领袖,谁也奈何不了谁。然而文革来了。林彪依然紧跟毛泽东。贺龙做了不同的选择。

要说林彪对贺龙多少恨,也不太靠谱。只因为选择不同,必须拔刀相向。什么大比武啊、突出政治啊之类的观点都是这个选择之后的表现。林彪搞的那些政治口号看起来确实对增加部队战斗力无益。是林彪不懂军事么?当然不是,他只不过通过这些口号宣传毛泽东,加强毛泽东在军内的影响,达到把军队和毛泽东紧紧绑定在一起的目的而已。毛泽东在军内的威望本就无人能及,加上林彪一折腾,那简直是至高无上了。罗瑞卿和贺龙跟林彪唱反调,实际上就是在表态。所以要发动文革,必须拿下贺龙和罗瑞卿。鉴于贺龙的重要性,毛泽东忍了一段时间,一直忍到对刘少奇动手。一直忍到六六年九月份,就是在等贺龙回心转意。让贺龙去拜访林彪,实际上是最后通牒,给贺龙最后一个浪子回头的机会。

既然毛泽东愿意再给贺龙一次机会,为啥不直接跟贺龙谈,而是要贺龙去找林彪谈谈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贺龙和林彪的那次会面。

生死只在一瞬间

按照毛泽东的意思,贺龙元帅去拜访了林彪元帅。场面非常有趣,如同武侠小说中高手过招,暗藏机锋。

时间:1966年9月10号;地点: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人物:七十岁的贺龙vs五十九岁的林彪。

浙江厅内是另外一个世界:浅绿色的地毯,浅绿色的沙发,浅绿色的帷幕把空间完全围住,营造出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这里没有光,没有风,没有水声。平时只开几盏小灯,厅内光线暗淡。白天如同黑夜。

在相关人员引导下,贺龙来到那个光线晦暗的空间里。

生活在这个晦暗空间里的林彪脸色苍白得吓人。

贺龙知道林彪怕光、怕水、怕风,没想到怕到这种地步。

林彪握住贺龙的手,按礼节寒暄几句。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谈这么大的事即使不谈个几天几夜,几个钟头还要吧。两个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元帅相识已久,相知已久,长久以来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积怨,此后怎么走将在接下来一小段时间内决定,就如同二人曾在战场上做过的决定一样,生死只在一瞬间。

合作还是决裂,将对中国历史产生影响。如果合作,那就携手推翻挡住领袖去路的那个人。若决裂,那就不好意思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虽然曾经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走到今天,但是为了将来的路,还是要划出个道道来。

寒暄过后,贺龙直接说明来意:“林总,我今天来想听听你对我有什么意见?”这是第一招,很直,一如贺龙长期以来的说话风格。虽没明说,都知道是领袖的意思。

林彪说:“贺老总,我对你没有意见。”一个虚招,挡了回去。

这是第一个回合。贺龙和直接,林彪避实就虚。

“不,林总,总会有一点吧!”贺龙再次出招。没意见然我过来干吗?找事嘛!我很忙的,林大人!咱们都一大把年纪了,腿脚也不灵便,你天天搞隐居,见个面也不容易。

林彪沉默了一下,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装着不经意的样子说:“要说有吧,也只那么一点点,就是,你的问题可大可小,主要的是今后要注意一个问题,支持谁,反对谁。”林彪没有再避让,一下子亮出底牌,干净利索。一如他的作战风格。

所谓行家一出就知有没有。高手过招,很快很致命。

贺龙也不含糊:“林总,我革命这么多年,支持谁,反对谁,你还不清楚?谁反对党中央、毛主席,我就反对谁;谁拥护党中央、毛主席,我就支持谁!”很犀利的反击,很标准客套话。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军人都会这么回答。

然后再次寒暄道别。

一共两个半回合,就结束了。大家亮出底牌,剩下的就是战斗了,结果如何各安天命。

更为搞笑的是,这短短两个半回合交手过程中,那位唯恐天下不乱的林夫人叶群女士,正与几个警卫员在幕后埋伏,防止贺龙突然掏枪要了林彪的性命!简直在拍电影,不是吗?

现在流行的解释是,六六年就月十号那天,林彪在浙江厅试探拉拢贺龙不成,恼羞成怒才对贺龙出手。好像贺龙说,林总,贺胡子我以后跟你混了,林彪就会笑逐颜开。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结论就算不完全是胡扯,也是胡扯一半;就算不是故意胡扯,也是无意中胡扯。

这次别开生面的会面中,虽然只有林彪和贺龙两个人,实际上还有一个没出现,就是领袖毛泽东。实际是毛泽东在对贺龙做最后的试探。

毛泽东为何让贺龙去拜见林彪?他想林彪从贺龙那里得到一个什么样答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举动。贺龙向毛泽东表示忠心不奇怪,任何人询问贺龙都是这个答案。不仅仅是贺龙,当时所有人都表态忠于毛泽东,打的都是毛泽东的旗号。但并不是所有人行动上听从毛泽东。比如说刘少奇和邓小平,行动上已经背离了毛泽东。毛泽东要踢出那些口头上忠于他行动上不听话的人,具体办法就是:选择林彪为代理人,如果完全认同毛泽东,就应该认同毛泽东选择的代理人林彪。要想进一步对毛表达忠诚,必然要对其代理人表达忠诚,相当于转了一下弯。不认同林彪,就意味着不完全认同毛泽东下选择,就要挪到一边去。

那一刻,不是林彪在说问,是毛泽东在问。

毛泽东想让贺龙表示跟随林彪。

如果贺龙回答跟着林总走,那么贺龙还是那个贺龙,还将继续住持军委事务,既不会被打倒,更不会被迫害。毛泽东绝不会真的让贺龙“跟着林总走”,他会把“贺老总”紧紧攥在手心,成为牵制林彪的棋子。伟大领袖不是一个喜欢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人。如果贺龙选对了,九一三之后,领袖至少还有一个真正的依靠,也不会如此孤单。

然而此时的贺龙正如庐山之上的彭德怀,再也不愿意撤退。

鉴于此,林彪的表现绝不会像现在资料中描述的那样“被贺龙一身正气羞辱”。贺龙的答案正是林彪想要的。如果是罗瑞卿表态忠于林彪,没问题。因为罗瑞卿一直在林彪的领导下工作,可以完美的融入林彪一系。贺龙是一个林彪消化不了的人。战争年代,贺龙领导过林彪,林彪没领导过贺龙。就算贺龙暂时委身林彪,一旦局势变化,贺龙很快就能取林彪而代之。因为贺龙有那个威望。对此林彪心知肚明。如果林彪是有野心的,一定在心里暗喜。贺龙的回答等于判了死刑。拿下贺龙,意味着毛泽东的军队代言人只有林彪这一家,别无分店。他林彪能不窃喜?

如过贺龙回答,跟着林总走,那林彪才要仔细看看眼前这位看似豪爽的同僚。林彪不会忘记,在彭德怀没倒之前,彭德怀每一次干得罪人的事(如反教条主义),林彪都会表示“紧密团结在彭总周围,听从彭总领导。”彭德怀一完蛋,林彪上来。

那天之后,贺龙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