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香港立会乱局难免 换特首扭转乾坤? /

香港立会乱局难免 换特首扭转乾坤?

占中运动已过去将近两年,但仍旧余波荡漾。许多占中的当事人把本土和自决派进入立会看做是那场运动的遗产。未来四年,香港立法会的拉布状况是否更加严重,又有什么方法可以挽回局面。

9月26日《香港01》刊载了民主思路召集人汤家骅的文章,标题为:立会乱局在所难免 换特首亦未必扭转乾坤。提出立法会功能的局限和议员的政治能量,并预测立法会之后走向,认为唯一可能改变这乱局的,便是换来一位新特首。

选举不再选贤举能 议会继续互相拖拉

特区的情况,因为“一国两制”之存在,政治环境更为复杂。但可以肯定地说,民粹主义与对立情绪大致上左右了这次选举的结果。在这恶劣的政治环境下,选举已不再是选贤举能之程序,而只是一种政治势力或意见的表达。

君不见若单以论坛表现和质素来看,最不应当选的,倒数应为新界东的容海恩和九龙西的游蕙祯。但容海恩却以 36,183 票险胜长毛,而游蕙祯则以 20,643 票击败黄毓民。长毛与黄毓民可说是老一派的议会抗争者,但经过 12 年,始终有点明日黄花之感。

相对而言,容海恩是西环极力吹捧之政坛“新星”。这是建制派希望把庸忠形象转化为专业高档的尝试。但若大家留意到在论坛上容海恩就杨岳桥二十三条立法之应对,则没可能不叹息蜀中无大将,只可廖化作先锋!容海恩质素之低,实在令人咋舌,但她却顺利当选了。

游蕙祯的表现不及容海恩差劲,但亦不远矣。她没有往绩,唯一解释是选民希望她能成为明日激进年轻版的黄毓民。选民投的,不是往绩或今天的质素和能力,而是未来的希望,反正她年轻,来日方长。

那么这些人走进议会后,未来 4 年会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新一届议会将把互相拖拉、不断对骂的局面推至新高点。但除了吵吵闹闹,实际上这样的议会又有何成效?

《基本法》制度所限 挑战宪制框架只是空谈

首先,简单而言,除非民主党能坚持立场,与激进党派划清界线,否则政改无望,我们要普选特首,可能还要等上一段很长的日子。除此以外,无论在政策或制度上,未来 4 年亦难有突破性之改变。

要明白,在一个有实质行政主导的制度下,政府的运作不会受太大影响。这是因为《基本法》七十三条确立了立法会职权——只局限于制定和修改由政府提出的法案、审核及通过关乎财政的提案、质询和辩论政府之施政等功能。由此可见,除了可否决法案外,议员只可以否决或拖延涉及公共开支的政策。

便是在这方面,特区政府还有一项杀手锏,就是把所有公共开支项目预先归纳于财政预算案内。理论上,议员可以不通过财政预算案,但这是自杀行为。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议会能成功因为阻延财政预算案通过而拉倒政府,所以,这权力其实是有名无实。

那么议员可以主动做些什么?可说是少之又少。

根据《基本法》七十四条规定,议员只可提出不涉及“公共开支或政治体制或政府运作”之法例草案。若涉及“政府政策”者,则在提出前必须得到特首之书面同意。便是可以提出,因为属议员法案,因此也须透过分组点票才可获通过。便是通过了立法会,根据七十六条,这些法案仍需经特首签署公布方能生效。

在这制度下,不要说要改变宪制秩序和政治体制,便是一些普通民生议题,也难以得以启动或获得有效通过。因此无论在竞选期间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但到进入议会以后,什么挑战宪制框架之政治主张,也只能流于一派空言。

4 年厄运在所难免 换特首方可能化解

那是否代表当上议员实质上乃一无是处?这当然也不是。

议员可以透过在议会发言和议员地位,在公众领域中成为意见领袖,向政府施加政治压力。但这种政治压力,肯定在民生议题上较难发挥作用,横洲事件便是一好例子。

横洲问题其实两年前已经存在,不要说新界西有 9 位直选议员,便是在议会中关心土地房屋发展的议员更不少,为什么要等到朱凯迪当选才成为社会炽热之议题?这只可归咎于上届议员议政不力。

新的议会蜜月期过后,会否故态依然,大家只好走着瞧。

在政治议题上,既然重启政改已机会渺茫,那么在议会内外把政制改革变为炽热议题,相信亦相当困难。

假若,以上所说不幸言中,则未来 4 年,除了大家在电视机上会不断见到上主席台抢咪,市井式辱骂之情景外,特区将会进入新一轮充满斗争特色的无为而治年代。唯一可能改变这乱局的,便是换来一位新特首。

但眼看现时所有所谓热门特首人选,能令这两极政治代表人物归顺合作之可能性,实在不高。就算是换来一位新特首,要扭转乾坤,重回正轨亦着实不易。保守地说,未来 4 年只要二十三条不再重来,没有巨大不稳定情况出现,我们便已算是十分幸运了。

但愿天佑香港,我们快步跨越这 4 年之厄运!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