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天津:中国近代化的北方窗口 /

天津:中国近代化的北方窗口

北洋军阀之所以能在中国政坛迅速崛起,并能在混战中以“中央政府”之名统治中国达数十年之久,都和天津在洋务运动中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本文原载11期《多维CN》与08期《多维TW》。

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堂,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图源:VCG)

作为清末北方最大的港口与通商口岸,天津在洋务运动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1861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置了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为适应通商事务扩大的需要,清政府把三口通商大臣改为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由疆臣之首的直隶总督兼任,负责办理外交、通商、海防、关税和兴办近代工业等事务,成为洋务运动中权势最大的地方官员。淮军首领李鸿章出任首任北洋大臣,为了筹办北洋防务,李鸿章在天津大规模兴建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并建造铁路,创设电报,开办各种新式学堂。在他的主持下,天津成为北方洋务运动的中心。

天津机器局与大沽船坞

基于天津地处紧邻北京的最大海港的重要地理位置,清政府视天津为北洋防务的中枢。天津机器局是洋务派在天津创办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1866年,当时的三口通商大臣祟厚筹建天津机器局,1870年,清政府派李鸿章接续筹办事宜。李鸿章对机器局大加整顿和扩充,他辞退一些技艺不精的洋匠,从香港等地另募工匠,并增建厂房、添置设备,把机器局扩大为东西两局,东局在贾家沽,以制造火药为主;西局在海光寺,以制造枪炮为主。从1876年起,天津机器局开始大批生产军火,包括以火药、铜帽、枪弹、炮弹为主的军火产品。

天津机器局生产的大量军火不仅供给北洋防务和淮军,而且还保障河南、热河、察哈尔、吉林、黑龙江等北方各省的军事需要,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大量使用该局制造的军火。1881年,李鸿章曾得意地把天津机器局称为“洋军火总汇”。天津机器局雇佣的工人有2,000至2,500人。在清政府的官办军事工业中,天津机器局的规模仅次于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在1900年之前,天津机器局一直是北方最大的近代工业企业。

清政府在天津兴建的另一个大型官办军用企业是大沽船坞。1875年为加强北洋防务,清政府命令李鸿章督办北洋水师。1879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海军营务处,主持北洋水师的筹建事务。为使北洋水师舰船得以就近修理,李鸿章于1880年在大沽建造“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到1885年,大沽船坞已拥有机器数十台(套),并有锻造、铸造、锅炉、翻模等工厂和6个船坞,有技工600余人,成为当时具有相当规模的船舶修造厂。大沽船坞是中国造船工业和兵器工业的先导,在近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继福建马尾船政局、上海江南船坞之后的第三所近代船舶修造厂。

近代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的摇篮

在兴办军事工业的基础上,李鸿章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并以官办和官督商办的形式,在天津建立起机械采煤、交通、电讯、粮食加工、纺织、日用品等企业。

1876年李鸿章令买办唐延枢在唐山市开平镇筹办开平矿务局,1878年7月24日,开平矿务局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第一座新式煤矿,开创了中国机械采煤的先河,主要开采唐山煤矿,以供天津机器局、北洋水师、轮船招商局等用煤。到1884年,该矿每年产煤达20多万吨。

1878年7月,李鸿章委托天津海关税务司试办邮政,在天津设立了“华洋书信馆”,由轮船招商局代运邮件,负责投送到北京、营口、烟台、上海等地的信件,并在天津发行了中国首套邮票大龙邮票。1879年,李鸿章在大沽北塘海口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电线,发送电报,“号令各营,顷刻响应”,这是中国最早发送成功的电报。1880年,李鸿章又架设从天津至上海的电线,使南北地域信息相通。不久,清政府批准在天津设电报总局,成为中国第一家电报局。

为了将开平矿务局挖出的煤尽快运出,1880年至1881年,洋务派在开平矿区修建了从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长9.7公里,成为中国第一条真正成功通车并保存下来的铁路。最初时,清廷一些守旧官员因怕铁路震动清东陵龙脉,不准使用机车,只能用骡马拖拉,直到第二年才改由矿务局技工装配的“龙号”蒸汽机车牵引,大大提高运输效率,这台机车一直使用了20年。

1887年3月,唐胥铁路延伸到塘沽,同年9月延至天津。1888年,由唐山到天津的铁路全线通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津沽铁路或北洋铁路。在通车典礼上,李鸿章率领天津官员和商人乘火车进行了一次旅行视察,全程仅用了3个小时。1892年在河东老龙头修建了一座新车站(今天津站),这就,由李鸿章主持修筑的铁路形成以天津为中心的全国第一个铁路网。铁路的修建不但带动了天津城市和港口的成长,而且大大提高了天津的城市地位。

西式教育的发轫之始

洋务运动期间,为了适应发展近代工业和建立北洋海陆军的需要,洋务派还在天津开办了许多新式学堂。1876年,李鸿章在天津机器局中设立水雷学堂,培养制造和使用水雷的技术人员,成为洋务派在天津最早开办的新式学堂。1880年,李鸿章又在东局设立电报学堂,聘请丹麦教师,教授电学和收发电报。

为了给北洋海陆军培养军事技术骨干,李鸿章还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和北洋武备学堂。1881年,北洋水师学堂在天津机器局东局落成,学堂选募13岁以上、17岁以下学童入堂分班学习,教授中文、英文、数学、天文、地理等基本课程以及驾驶、轮机、炮火等专门技术,并经常上船演练。后来英、俄等国海军军官来校考核,认为北洋水师学堂的教学水平已经达到了欧洲海军学院的标准。1885年北洋武备学堂成立,由德国军官担任教官,讲授西式兵法及各种军事知识,成为中国最早的培养陆军人才的军事院校。该校从淮军各营招募学员,每期约百人,学员入堂学习一两年后,仍回各营任职。

洋务运动对近代天津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洋务运动的中心,成为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一个样板。为配合洋务需要而兴办的北洋水师学堂、北洋武备学堂、北洋电报学堂、北洋医学堂、直隶高等工艺学堂等一系列新式学校,包括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的前身,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军事人才。

在此期间,天津也诞生了大规模的早期工业,不仅为天津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而且对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发展,为以后天津在近代中国政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后来的北洋军阀之所以能在中国政坛迅速崛起,并能在混战中以“中央政府”之名统治中国达数十年之久,都和天津在洋务运动中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