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政坛动荡 浙官集体势起背后的逻辑 /

政坛动荡 浙官集体势起背后的逻辑

十八大之后,人事变动成为外界研判中国政治的关键指标之一,每有高官的起落进退,总能吸引不少关注和猜测。这或许是中国政治独特脉络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特殊政治结构必然造就的产物,尤其是习近平上台以来,类似声音的密集程度更有所提高。

但要说明的是,如果只靠猜测或是揣测来观察中国政坛变动,很可能就会陷入一个窘境,即必须依靠猜测来支撑猜测,以弥补其在说服力上的缺失,这里通常是阴谋论者的天堂,已与客观中立想去甚远。

近几个月以来,因临近六中全会与明年的十九大,中国地方人事频繁调动,所谓“半壁江山易主”为人们创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如果抛开无根之木般的猜度,再去观察政坛现象,就会得出很多具有价值的结论。

梳理公开报道可以发现,目前中国的地方大员(省委书记、省长)共有60位,其中湖北现缺省委书记,云南则是省长空置。在这60人当中,浙江籍的官员共有9人,与整体的比例已是不低。

这九人分别为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山西省长楼阳生、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上海市长杨雄、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广东省长朱小丹、重庆市长黄奇帆、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

姑且将这批浙江籍官员看做一个整体,为何他们会成为目前中国政坛某种意义上的“多数派”?

浙江诸暨人黄奇帆在重庆的政绩相当耀眼(图源:VCG)

究其原因,或可从三个方面来看待。其一,经济。浙江是中国最早改革开放的东南沿海省份之一,其经济发展的体量和质量一直不错。据数据显示,在浙江确定的“十三五”时期重点发展的7大产业中,规模以上信息经济核心产业、节能环保、健康、时尚和高端装备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7%的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浙江这样的产业结构无疑和北京的目标是契合的,据称浙江平均不到45个人就有一家企业。G20峰会选在杭州,原因之一也是看重此地民营经济的生机与活力。

其二,文化。浙江临海重商,工商皆本,在长期的商业文化影响下,形成趋于务实的群体性格和热衷创新的商业头脑。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正是因这种对于市场、经商、求利的文化认同,浙江出现务工经商的潮流,并且先于中国其他省份推进市场化改革。这样的人文特质,对于正步入转型瓶颈期的中国当然颇具价值。

其三,视野。因经济和文化的双重拓进,对外交流与自身创新会使人们的视野逐步开放包容。这一方面使得能够客观看待外来冲击,吸收当中有利的成分,另一方面也能够包容地正视自身的问题,减少因眼光狭窄、见识缺乏带来的政策误判与冒进。

浙官的优势正基于此,上述9人的仕途前期或在浙江本地,或在具有类似环境的上海等地,虽然从政经历各自不同,但共有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较为符合中共的用人思路,特别是在当下致力于经济调整发展的背景中。

同样可作为例证的是,山东出身的官员在60位地方高官中比例也颇高,达到13人,如孙政才、李鸿忠、鹿心社等人均为山东人。山东的情况也和浙江类似,在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下,山东长期以来为中国政坛输出了不少高官。

事实上对于出身和官员仕途的联系可以这样看:是选择了这个官员,而官员恰好具有某种出身背景,而不是以出身背景来特别框定某个官员,但同时,也正是因为某些出身背景,为官员提供或创造了向上进取的本钱。

概念性的阐述可能不好理解,多维新闻曾经关注过工信部官员央地交流密切的现象,当时便指出,对于工信部官员频到地方履职,如果单纯将之视为工信部或“工信派”的崛起,显然是十分幼稚的,这种现象背后体现出的是中国在信息经济发展需求下,亟需填补专业型、技术型官员缺口的现实。

两相比照,再看待浙官势起,或会多出些更直观的感受。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