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华裔父亲求助:谁能帮帮我见儿子一面 /

华裔父亲求助:谁能帮帮我见儿子一面

因为家庭纠纷,多伦多华裔男子岳先生与妻子发生矛盾,妻子动手打人,岳先生无奈之下报警求助,导致妻子被逮捕并被法庭禁止接近岳先生,家庭由此破裂。由于CAS的介入岳先生失去了儿子的监护权,为了能见儿子一面岳先生苦苦挣扎了近一年的时间,他求助51网,希望通过媒体,找到一个类似人权组织或其他社会机构,能有好心的社工帮忙把孩子从妻子的家里送到半英里外的监护中心,这样他就可以与儿子团聚了。

孩子被带走前和爷爷奶奶玩耍

9月30日,51网发表了《被老婆殴打华裔男子报警:结果悲剧了》一文,介绍了岳先生遭遇家庭不幸的经历。

岳先生是多伦多一家公司的职员,2015年11月5日这一天,他的儿子被CAS工作人员带领4名全副武装的警察从家里抢走,从那时起到现在岳先生就没有见过儿子。

据岳先生介绍,他在多伦多有一份稳定的专业工作,在父母的资助下他早早就买了一栋独立房子,应该说条件还不错。他和妻子两个人是在多伦多通过网络认识的,很快就结婚并有了孩子,两个人共同生活了三年。本来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还算过得去。

两个人的矛盾起因于岳先生业余炒股票导致一些亏损,虽然亏损不至于影响家庭生活,但妻子因此变得怒不可遏,经常恶言恶语相向,而且妻子脾气暴烈,经常对岳先生大打出手。岳先生自知理亏,对妻子的愤怒则是能忍就忍,没想到妻子不仅不因此收手,反而是变本加厉。

有一次两个人一言不合,妻子飞起一脚踹飞了岳先生的眼镜,差点导致其重伤。所幸虽然踢烂了眼镜但岳先生双眼完好,只有一些轻度的刮伤。岳先生说,从那时开始,打人成了家常便饭。

孩子出生后妻子休长假,导致她两年没有上班,重新回到工作中也让她倍感压力,岳先生理解妻子情绪上的暴躁,经常当着自己父母的面骂人他也是一再忍让,但是时不时动手打人还是让他无所适从。

2015年10月31日,妻子再次当着自己父母的面骂岳先生,岳先生回敬了几句,妻子便再次动手。无奈之下岳先生拨打了911。岳先生当时并不知道拨打911的厉害,只是觉得只有警察才能让妻子停手。

警察到了家里后,看到岳先生依然鲜血淋漓的右臂,马上把妻子从家里带走了。岳先生以为警察教育一下妻子这事就拉倒了,毕竟不是什么要命的伤害。他没想到警察带走妻子后紧跟着就是一个法庭禁令限制妻子回家。岳先生有些后悔了,因为妻子不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这当妈的心情该有多难受啊。事已至此,后悔来不及了,好在禁令只有7个月,岳先生希望经过这几个月的折磨,妻子能收敛一下,以后一家人好好过日子。

妻子被带走几天后,2015年11月5日上午,CAS工作人员来到岳先生家里,说他妻子需要探视权,岳先生当即答应,并约好每个周末的两个白天妻子都可以和孩子在一起。然而岳先生做梦也想不到,就在同一天晚上,还是那个CAS工作人员带领4名全副武装的警察来到他家里,CAS工作人员问岳先生:你的妈妈是否将孩子放在门口让孩子哭泣?岳先生想都没想就回答了:Yes。警察二话不说,当即带走了他的儿子,整个过程连一分钟都不到。

事后岳先生得知,这是妻子的报复行动。孩子被CAS交到妻子手里,岳先生申请了探视权,接下来的三个星期的周末,岳先生从妻子那里把孩子接回来,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度过短暂家庭团聚时光。对岳先生一家来说,三周六次的探视就像是一种恩赐,妻子百般刁难,最后干脆以各种理由推拖不让岳先生全家见孩子。

最后岳先生提出离婚。因为离婚过程中冲动发生争吵,岳先生被对方指控有精神病,需要检查。半年后岳先生终于拿到了CAMH关于他没有精神病的鉴定结果。

实际上检方早在今年8月就已经应岳先生妻子的要求修改了禁令,允许她可以带着孩子到监护中心与岳先生相见,但岳先生的妻子并没有在该文件上签字,实际上就等于是没有执行。岳先生认为妻子故意在拖延时间,一方面从岳先生手里拿到孩子的抚养费,一方面希望造成孩子与岳先生无法见面的事实,切断父子之间的联系。

岳先生说,他没有别的要求,只是想见见自己的儿子,所以他求助社工可以帮忙把儿子从妻子的家中送到半英里外的监护中心,这样他就可以与儿子团聚了。如果有社会组织可以帮忙请直接联系岳先生,电邮: [email protected]

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旁观者无法评论是非,但孩子见父亲的权利不应该被人为剥夺,解决夫妻间的矛盾夫妻任何一方都不应该以孩子作为筹码,实际上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6-10-17 15:24
    您已点过赞
    我倒是挺同情这个父亲的,
    加拿大,中国女人,打丈夫的中国女人,
    以上几个词,
    你会明白人世间最艰难的毫无理性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这种违背情理常理的人间悲剧,
    法律也是很难处理的,
    因为这个系统的人根本就没有对付这几个词连在一起的经验。
  • @ 2016-10-17 21:26
    您已点过赞
    加拿大儿童保护协会一副早该被撕碎的假面
    原创 2016-03-10 鹤面 加拿大第一生活
    一天,一个宝宝在家里不小心磕到了头部,年轻妈妈为以防万一,带着宝宝来到医院检查。医生检查时,年轻的妈妈显得很紧张,并且不停的问一个问题:宝宝只是不小心磕到的,不是我虐待他,你不会向CAS举报我吧?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复,因为在加拿大的家长心中,CAS已经成为了“夺走孩子,破坏家庭”的象征。

    加拿大儿童保护协会(Children’s Aid Society,以下简称CAS)于1985年成立,此组织的初衷是保护儿童,为儿童提供福利。

    假如一个家庭中出现体罚孩子、性侵、精神虐待、疏于照顾、家长和孩子的沖突等情况时,一经举报,CAS便有权介入调查。必要情况下,他们还可以把孩子带离这个家庭,送到别处。

    他们本应成为孩子们的守护天使。但正如所有和世俗沾染上的事物一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个曾经的天使正在缓慢的被金钱与权力侵蚀。

    去年12月,安省省长韦恩公开发声谴责CAS,表示她宁愿“炸掉”这个“残破不堪”的CAS制度也不愿意继续让更多家庭被破坏。省长发声

    可这个新闻却无人关注,原因很简单:那时ISIS风头正劲,人们更害怕恐怖分子,没有人愿意相信自己家门口这个叫“儿童保护协会”的组织会如此可怕。

    但当笔者翻阅过庭审案例、政府调查报告、新闻报道,将一块块碎片拼接到一起后,一个庞大的官僚机器终于展现出了它的冰山一角。

    并非政府公益机构

    首先,我们要谈一谈CAS的基本性质。一个很简单的问题:CAS(儿童保护协会)是一个政府公益机构吗?

    在安大略省,CAS共有47个分机构,遍布多伦多,伦敦,滑铁卢等地。2015年,这些机构收到了总计15亿加币的政府资助(比警方预算还多出5亿)。

    而这些讯息蒙蔽了所有人:人们误以为CAS由政府组建,由政府管控。但答案是否定的。

    CAS其实是一个私人企业似的全国性组织。读者们可以把CAS想象成一个可以加盟的品牌,类似于麦当劳,肯德基等。CAS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号,但是在全国各地的分机构其实都是由当地的人员负责,他们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各自为王,都只不过是打着CAS的旗号而已。

    他们的员工素质也参差不齐。一名前CAS员工就曾被指控性侵,法院要求该员工自首,而该员工则在第二天便畏罪潜逃。


    但这个故事也很快的被公众遗忘。而这正是这个组织的可怕之处:一.它的权力之大,甚至高于司法。二.它与政府的关系极为密切,受到政府与警方的庇护。

    就算出现重大错误也不会被起诉

    CAS的运作过程如下:假如怀疑一个儿童被虐待,那么CAS的员工可以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进入一个家庭并展开调查;他们可以直接访谈一个儿童而不准这个孩子的家长在场旁听;他们可以强制要求警方对家长进行逮捕;如果家长拒绝配合,那么他们便可以将“拒绝配合”列为罪证,将家长列为“有嫌疑”。

    在有些家庭中,父母决定不送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而是自己在家里教育孩子。就算在这种情况下,CAS员工也有权将孩子带离这个家庭。

    2012年的一份第三方调查显示,CAS只有66%的逮捕案例和《儿童和家庭服务法》相契合,也就意味着34%的逮捕案例都是违法的。

    显然,很多家庭会奋起反抗,他们可以上法庭据理力争,也可以对CAS员工进行起诉。而这时,CAS的可怕就会体现出来。

    法庭的普遍看法是:假如CAS的员工的行为是“出于好意(Act on good faith)”的话,那么就算他们错了,也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无数CAS员工的错误都被视而不见。

    那么究竟如何确定一个CAS的员工的行为是否出于好意?这个在文章后面会提到。

    不受隐私法案的监管

    CAS凌驾于司法之上的证据不止这一条,下面要提到的,就是他们另一可怕之处:隐私权。

    安省有两大隐私法规,分别名为《信息自由与隐私保护法》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Privacy Act (简称FIPPA)和《市级信息自由与隐私保护法》Municipal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Privacy Act (简称MFIPPA)。

    这两条法规详细规定了一个组织或公司有哪些隐私权,哪些文件必须公之于众,哪些文件不需要公开。但是当笔者翻阅CAS的手册时,却看到了这一条:安大略省的47家CAS不受FIPPA 和MFIPPA的监督。(Ontario’s 47 CASs are not governed by FIPPA and MFIPPA)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就算出现冤假错案了,就算CAS导致家破人亡了,司法部门也没有权力调查CAS的档案,因为CAS不受隐私法案的控制。

    但反过来,CAS却随意窥探一个家庭的隐私,他们可以调查家族成员的病史,甚至可以翻看调查这家人的网站浏览历史。


    内部文件泄露

    纸包不住火,就算不受隐私法的监管,CAS仍然在2013年的一天,暴露在了公众眼前。

    2013年3月14日,CAS高层发给员工的一份内部备忘录遭到泄露。而在该备忘录中,高层管理人员通知员工们不要急于结案,因为这样会导致政府资金的减少。

    这番话什么意思?还要从CAS的运作方式说起。

    CAS是一个资金充裕的组织,员工年薪普遍在6-7万之间,其主管也被曝光过多次:开名车,住豪宅等等。CAS的资金来源有多种渠道:捐款、基金会。但是他们最大的资金来源,还是政府的赞助,也就是纳税人的钱。

    而政府赞助,则是根据CAS监护的儿童数量而来。

    举个例子:CAS觉得一个孩子在家里受到了虐待,把这个孩子带走,这个孩子便在CAS的监护下。这个孩子如果最终被返还给了原本的父母,或者被别的家庭领养了,那么这个案子就算了结。

    而CAS获得的政府资助,就和他们监护的孩子数量成正比。换言之,他们手上的孩子越多,他们得到的钱就越多,他们当然不想结案。

    很多有善心的家庭想要领养这些被虐待的孩子,而他们最终都表示自己受到了CAS的重重阻挠,CAS以各种借口拖延和拒绝,因为CAS不想把孩子交给他们。因为一旦一个孩子被领养了,结案了,那么CAS就要反过来定期给领养的家庭以经济上的支持。

    在这种体制下,孩子,便成为了CAS的经济来源。

    漏洞百出

    如前文所说,CAS是一个地方性的组织,每个分机构的规章制度都参差不齐,冤假错案频发。其中最令人震惊,骇人听闻的,当属去年的多伦多motherisk丑闻以及2013年的养父性侵丑闻。

    Motherisk是多伦多Sickkids儿童医院的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也是CAS长期的合作伙伴。

    假如CAS怀疑一个父亲或母亲酗酒或者有毒瘾,那么他们便有权提取这个人的唾液毛发,然后提交给Motherisk实验室让他们进行检测。

    如果Motherisk的检测显示毒品测试为阳性,那么就证明此人吸毒,CAS便有权将这个人的孩子带走。


    而就在2015年年中,第三方的独立调查报告显示:Motherisk实验室的器具不达标准,极有可能出现错误,而且在重新审查过去的案例时,已经出现了数十例错误。这意味着CAS已经破坏了数十个无辜的家庭。

    此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CAS在表示不知情的同时,立刻终止了他们手上的数百例检测,数百名儿童就此滞留。

    这数百位儿童的何去何从尚待定夺,但之前那些已经被带离父母身边的孩子们最后去了哪里?

    2013年,5名曾经被CAS安置在养父母家庭的孩子联合起诉他们的养父母,称他们都在自己的童年时期遭到了养父母的虐待和性侵,而4名被告中,已经有3名认罪。

    这些孩子们在他们原本最纯洁的孩提时期被陌生人带走,他们从未享受过家庭的温暖,而他们不知鼓起多大的勇气才能站在法庭上,和曾经的恶魔对薄公堂。

    抗争的声音

    那么究竟为什么?为什么这样一个腐败、无情、不负责任的组织居然今天还活跃在每一个角落?为什么曾经正义的CAS会沦落至此?

    现在,笔者就会回答之前所有的问题: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停止CAS的敛财?我们到底如何确定一个CAS的员工究竟是好意还是恶意?我们如何让CAS重新回到他们应有的岗位?

    答案:第三方监管。

    从1980年开始,加拿大国会就出现过无数类似的法案: 88号法案、93号法案、 130号法案、 131号法案、 183号法案、 110号法案、42号法案。

    这些法案由正义善良的国会议员们提出,而这些法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赋予第三方对CAS进行全面调查的权力。只要这些法案中任何一个通过,那么司法部门都可以对CAS进行档案调查、财政调查、案例调查并最终收集证据,从而达到起诉的目的。

    但上述所有的法案都已经失败,它们在其他议员的反对声中消失。

    而离我们最近的,便是2013年,由Hamilton的保守党议员Monique Taylor女士提出的42号法案:将监察法案用于儿童保护协会法案(An Act to amend the Ombudsman Act with respect to children’s aid societies)

    42号法案也是所有法案中最接近成功的一个,它成功地越过了第一轮和第二轮辩论,但自那以后便无人问津。

    Monique Taylor女士是一个慈祥的母亲,在正式提交法案前,她收集到了来自1200个家庭的联名信,但她最终却也没能成功。

    在第二轮辩论中,这一法案得到了55票支持与34票反对。

    为什么反对者会反对,也许他们有他们的理由。CAS的面具,也许终有一天会被揭开,在我们抗争的同时,也请不要忘记那无数孩子深夜的哭声,那无数永远凑不齐的全家福,无数父母们被击碎的心。

    假如要靠所有人的团结才能保护我们的下一代,那么也要有所有人的冷漠才能对孩子们的痛苦视而不见。
  • @ 2016-10-17 18:36
    您已点过赞
    此男真TM的窝囊,有点阳刚血性好不好?当务之急是找CAS这个王八蛋机构报仇血恨,为了全加拿大正常家庭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用你的复仇壮举,唤起全社会对CAS流氓机构的痛恨,从而推动取缔CAS无赖机构的立法改革。即便没有造成轰动效应,作为一个爱子心切的父亲,最起码也应该让那个CAS王八蛋社工尝到,抢走别人的孩子是要付出代价的!!
  • @ 2016-10-17 16:49
    您已点过赞
    在加拿大学会认命,学会放下,因为利益这时候大于一切,体系与法律被利益集团左右了,真正能帮的愿意出手的不多
  • @ 2016-10-17 16:16
    您已点过赞
    把老婆踢出户,房子就没有她的份了,老婆非急了不可,当然要反扑。
  • @ 2016-10-17 20:44
    您已点过赞
    女权社会对普通男士本来就不公,加上又是移民,真让人同情。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