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德提高安全审查 中企海外收购遇拦路虎 /

德提高安全审查 中企海外收购遇拦路虎

随着中国在海外并购案的增多,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大手笔也开始逐渐持有谨慎态度。日前,中国企业收购德国特种机械制造商爱思强就突然出现波澜,并最终被德国经济部撤回了针对该收购案的批准令。而到了27日,又有新消息显示,德国政府承认,经济部是在美国情报机构介入后才对这桩并购案亮起红灯的,起因是该机械制造商所掌握的相关技术将对德国国防安全造成影响。

据《新苏黎世报》10月26日刊文称,德国政府目前正在上演一出奇怪的戏。经济部9月初对中国投资者收购小型半导体设备生产商爱思强的计划表示没有异议。但就在上周末它出尔反尔,又表示现在要仔细对此展开调查。这种让人捉摸不透的做法其实非常符合目前身处选战中的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几个月以来一直释放出的信号:作为德国‘中小企业’的收购方,中国人并不受欢迎。”文章表示,如果加布里尔能够如愿以偿,就会给德国的经济形象带来很大的损害。因为,开放给德国带来了诸多好处。

而此前,英国新任政府也以国家安全问题为由,宣布暂时搁浅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虽然在多方努力下,该项目最终获得通过,但英国政府额外加上了一个特殊条款,使得英国政府对于该项目并购案的安全性依旧持有的怀疑态度显现无疑。

中企收购爱思强受阻(图源:Reuters/VCG)

中国在海外的并购虽然看似火热,但成功率并不高。据统计,自2015年年中以来,总计近400亿美元的中资收购计划绝大部分遭到否决。据《2016年企业海外财务风险管理报告》显示,中企海外并购有效率仅有1/3,加权跨境跨文化整合因素,只有不到20%的海外并购能够真正成功。而哪怕能够通过并购,最终能够实现盈利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据国资委研究中心、商务部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走出去”的企业,仅有13%的企业盈利可观,有24%的企业处于持平和亏损状态。

在中企并购频繁失败的背后,国外政府的安全审查成为了众多企业的拦路虎。从一开始华为、中兴走出国门因安全问题和间谍案被美国拦在大门之外,到现在越来越多中企的加入非但没有改善外国政府对于中国企业的忧虑。相反,早前对中国企业并购持有开放态度的众多欧美国家,开始对中国的买家持有高度警惕。

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私人股权集团黑石放弃了把加州圣迭戈地标性的科罗纳多酒店(Hotel del Coronado)以大约10亿美元出售给中国安邦保险的计划,正是因为该酒店靠近一个敏感的美国海军基地。此外,利浦照明(Philips Lighting)最近也迫于美国方面的压力,放弃了与中国投资者的30亿美元的交易。

当然,这与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收购时,对投资项目的不清晰,以及中国政府主导海外企业收购导致外国政府的不信任有关。就此次德国爱思强并购案一事,据德国《柏林日报》的报道显示,有理由让人怀疑此次收购案是"中国人在玩一场早有预谋的游戏"。正因为由于此前爱思强的重要中国客户,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底取消了一大批设备订单,导致爱思强陷入困境。而据《柏林日报》报道,此次并购案收购方福建宏芯基金控股人刘振东与三安光电在生意上有所关联。

虽然不排除,此种论调是一种为了抑制中国并购的阴谋论。但是,这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在海外购买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毫无目的的、疯狂的在海外进行并购行动,引起了传统欧洲强国对于国家有可能被中国买空的担忧和抗议。德国《新苏黎世报》就对此发表评论文章称"德国的开放性受到威胁"。

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海外市场中,尤其是欧洲政府对于中国投资者的态度显得相当矛盾。一方面,由于财政压力,不得不持续的吸引外资的大量投入。另一方面,也由于欧洲传统强国对于主流技术和核心企业的流失表现出的不安所致。而这使得在过去原本在开放性上的矛盾并没有那么突出的部分海外并购项目上,引起众多西方政府和情报部门对于中国企业的强烈不信任感。

在中国未来的海外并购中,这样的案例并不会减少。欧美政府虽然对中国的扩张式并购有所不满,但却离不开中国资本的指出。为此,中国企业能够做的就是明确企业并购动机,充分调查,就成本收益和风险管控有合理的安排,以从源头上减少并购失败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