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50亿邓亚萍基金成立:揭“消失”那两年 /

50亿邓亚萍基金成立:知情人揭“消失”那两年

10月29日晚,据搜狐《聚焦人物》获悉,由河南省政府委托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与邓亚萍团队共同发起的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由著名运动员命名的体育产业基金。

基金目标规模为5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将按市场化方式募集并运作,重点投资于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建设及运营、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等领域。

2016年,6月9日,邓亚萍正式从人民日报社离职,进入创投圈,宣布回归体育领域。

“50亿邓亚萍体育基金”的成立是首个大动作。

在即刻搜索人去楼空后近两年的沉寂中,邓亚萍对各类质疑始终保持了沉默。偶有露面,总是伴随着争议。曾经的乒乓女皇、励志典范一度沦为“易黑”体质。

回归前的两年中,邓亚萍究竟经历了什么?几个月来,搜狐《聚焦人物》栏目遍访邓亚萍的好友、同事等身边人,首度还原风暴眼中的邓亚萍。而他们提供的官方数据,也对“烧光20亿元”传闻进行了迟来的辟谣。

知情人透露,“消失”的两年,邓亚萍主要在完成善后工作

“去向不明”那两年

过去两年,邓亚萍并非如传言说中那样“去向不明”。

“败光20亿”的谣言风行网络后,人民日报社院子里依然能见到脚踩高跟鞋、衣着干练的邓亚萍。标志性的爽朗笑容和前员工口中的“邓总”似乎没有差别。

然而她瘦小的身影依然显得落寞——原即刻搜索所在的东三环高档办公室人去楼空,费尽心思拉拢来的创业团队暂时搬至五环外的大兴区、原盘古搜索办公楼。邓亚萍只身回到人民日报社善后——她还担任着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之职。

2013年年初,即刻搜索(原人民搜索)和盘古搜索开始交接合并之际,“烧光20亿”的传闻在网上曝出,经过媒体转载,持续发酵,成了“铁板钉钉”的事儿。

原即刻搜索HR人士透露,邓亚萍得知消息时刚从欧洲度假回来,开始也没有太当回事,认为“烧光20亿”和“即刻搜索准备裁员”都毫无依据,按照正常的公关程序,对外辟谣,对内说明情况就可以。

辟谣申明都已经起草好,但报社“对外不回应”的要求让邓亚萍只能做哑巴,最终只是由HR部门通过对内开会和发邮件的方式进行了说明。

亲近的同事形容这段时间的邓亚萍:“顶着此起彼伏的谣言和要求‘平稳过渡’的压力,埋头处理各种琐事。”

“即使在压力最大的时候,邓亚萍也没有在外人面前崩溃。” 与邓亚萍亲近的前同事王伟感叹。

然而,“善后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初才接近尾声。

这段时间,除了向合并后的中国搜索新公司移交数据和产品,更重要的任务是完成人员安抚。协调上下关系、帮员工申请户口要福利。

在员工加入合并后的“中国搜索”后,邓亚萍还曾两度前往新公司和员工面对面交流,并最终实际解决了应届生户口和绩效工资拖欠等遗留问题。

邓亚萍从公众视线中淡出。但持续的沉默并不会让争议自动消失。乒乓女皇的励志形象反而一度转为“易黑体质”。一哭一笑都被骂,在公众场所的发言,也常常被提炼出负面标题。

“再可笑的谣言总有人信以为真。”王伟无奈道,朋友和亲戚都经常跑来问:你们怎么花了那么多钱?邓亚萍为什么加入天主教?她加入外国籍总是真的吧?

他曾专门整理出了关于邓亚萍的25条“恶名”:败家娘们,向神父下跪,香港巨资买房,四大恶心女人,评论李娜,教中国足球做人……“一个比一个难听。向神父下跪,其实是博士毕业典礼上的照片,香港买房拍到的根本不是邓亚萍,评论李娜是断章取义,让人哭笑不得。”

2014年,邓亚萍在马来西亚参加劳伦斯奖,接受媒体采访对中国现役运动员做出评价时说:相信李娜和刘翔越来越成熟,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被传成邓亚萍批李娜应有更多责任心。

对于谣言,邓亚萍用一句“可笑”带过。

2015年12月,邓亚萍受聘中国政法大学,担任兼职教授,指导乒乓球项目,原本合乎规定和情理,却因引来一片骂声,法大教授杨玉圣公开发微博称“不与邓亚萍教授共处中国政法大学”……

这一次,一名运动员朋友忍不住在朋友圈为邓亚萍鸣不平:“很烦那些对体制不满而想当然的指责我们运动员的人……20亿是她一个人能决定的吗?最起码她去拼了,去努力了,去付出了。”

对此,邓亚萍也只是在朋友圈回复:“我只能继续修忍辱啦!真的感谢,真心感到温暖!我也希望这些借此机会想出名的人,想赚钱的人,想发泄的人,想骂我的人,都能从中得到想要的东西,只要他们高兴我也算做功德了!”

两年来,邓亚萍对“花光20亿”传闻始终闭口不言,只有一次回应了一句:公道自在人心,谣言终会破灭。反而引起更大的舆论反感。

两年间,邓亚萍面对质疑保持了沉默

迟来的真相

曾有朋友问:这两年,你难道真的不委屈吗?怎么忍得下来?

邓亚萍苦笑着说出了三个字:“没办法。”

对于邓亚萍的沉默,媒体甚至身边朋友都表示不解。即刻搜索前员工透露出她的无奈:作为公职人员,邓亚萍接受采访都要通过审批。即刻搜索与盘古搜索合并期间,国家审计署曾对即刻搜索做出相应审计工作——官方出结论前,邓亚萍说什么都不合适。

而另一位熟悉邓亚萍的同事李强称:邓亚萍服从领导,很讲纪律讲原则,按照报社要求不回应,一直期待组织会给她一个真实的说法。

李强还透露,邓亚萍一年前就透露过离开人民日报社的想法,但一直等到善后工作于今年年初全部完成,才能真正抽身。

正式提出离职半年多后,2016年6月9日,人民日报社公布了邓亚萍离职的消息:

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董事、总经理邓亚萍,因个人创业原因,近日申请辞去其在人民日报社担任的职务。尊重本人意愿,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决定批准其申请。

2010年9月,邓亚萍参与创办人民日报社控股的搜索引擎平台,在三年多时间里,利用有限资金,吸引技术精英加盟,完善搜索体系和内容平台,使搜索项目拥有了一批核心知识产权和一支技术团队,网站日均浏览量峰值突破1300万,移动客户端总用户达到658万激活量,网站市场占有率排名从全国三万多名提升到三百名左右。

2013年9月,因业务需要,人民搜索合并重组,邓亚萍负责善后工作,现已完成人员安排和资产清理工作。

有领导曾劝邓亚萍,再考虑考虑,即刻搜索的工作完成了,保留副秘书长职务,还可以做别的。但邓亚萍去意已绝。

9岁就进球队“参加工作”,邓亚萍的工龄已够办理“退休”,朋友也劝邓亚萍为自己留后路,但她最终选以主动辞职形式离开,不拿退休工资,“要走就走个彻底,不想占公家便宜。”

败光20亿到底是怎么回事?花了没?花了多少?

对于这桩“悬案”,搜狐《新闻当事人》栏目获得一份人民日报社内部资料、《关于人民搜索经营历程总结》盘点了即刻搜索的收支情况:

截止“20亿传闻”曝出前夕,即刻搜索自2010年5月成立至2013年2月,各年资金投入总量为5.09亿元,其中约85%的费用用于技术研发,大头花在服务器和人员工资上。

知情人表示:这一支出在互联网公司中实在不算高,花光20亿完全是无稽之谈,而且当时交给邓亚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和团队,并不是盈利。

公开财报显示,百度2011年一年的研发投入就超过13亿人民币,2012年更是达到23亿。而与人民搜索同一年注册成立的搜狗公司,2011到2013年三年的总投入约为15亿人民币。

即刻搜索时期的邓亚萍

搜索“国家队”的邓亚萍

即刻搜索前公关部一位员工透露,曾有领导跟邓亚萍开玩笑:“你来了以后,广告也不用做了。”

在这位员工眼中,邓亚萍自知不懂技术,但是知道搭建专业团队的重要性,尤其她有独特的名气和资源。而为了回报组织的看重和中央建设搜索“国家队”的目标,邓亚萍不惜透支自己。

上任后,邓亚萍发现手里没有推广费。而拉起最初的核心队伍,邓亚萍的名人效应功不可没。

用即刻员工的的说法,“邓总干的啥活?大家给她提要求,缺啥,她马上就去了,大到国家药监局数据库,360导航的流量入口,百度百科的抓取许可,小到员工孩子上个幼儿园,户口问题,啥事都有。”

知情人透露,2010年9月,在正式上任之前,邓亚萍就曾登门拜访李开复、张朝阳等业界大佬,得到的结果是:“行业竞争太激烈,最好不要干。”

运动员不服输的个性和有组织支持的底气,让邓亚萍还是决心搏一把。

根据李开复列的“挖人名单”,邓亚萍先后拉拢了原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原副院长刘骏、原谷歌总部数据中心原工程师王江、原谷歌安卓系统1.0版创始人之一钱江等业界人物,多是从百度、腾讯等大公司挖来的。

为了说服刘骏,邓亚萍比“三顾茅庐”更甚。春节期间,刘骏在美国滑雪时,每天都收到邓亚萍的连环call。最终,邓亚萍认为,是打造搜索“国家队”的意义和情怀打动了刘骏。

搜狗CEO王小川在接受《在前线》采访,复盘中国搜索史,也肯定了邓亚萍当时的能量:“人民搜索(即刻搜索)扎扎实实在做事,在行业有影响力和冲击力,比如对于员工招聘,搜索行业同行感受到了竞争。”

知情者都认同一点:在即刻搜索筹备期间,邓亚萍功不可没。

而邓亚萍身边朋友透露:此前,从奥运冠军、剑桥博士,到奥组委官员和任职共青团,邓亚萍自带光环,都是人求她。即刻搜索时期,邓亚萍开始到处求人。

发改委,财政部、中组部,邓亚萍跑遍了从来没去过的部门,“刷脸”争取政策范围内的员工福利。

当有人质疑邓亚萍“败家”时,前同事李强为她委屈,“有天晚上我看到邓总坐在办公室,她说她压力也很大,在控制成本的问题上,花多少租金多少水电费,每天想的都是这些事。”

而邓亚萍自己拿的只是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的工资,“在即刻搜索,恐怕只有前台的工资比她低。”

对于邓亚萍在搜索国家队的黯然退出,原即刻搜索首席科学家、现百度副总裁刘骏表示:“当时,如果有足够的资源投下去,也许我们就成功了,当时的钱少得可怜,我们甚至拖欠供应商的钱。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在这个位置上的是不是邓亚萍,能力怎么样,都不重要,如果机制没有解决,都很难成功。”

邓亚萍获得剑桥大学博士

体制内成长VS西式教育

生活中的邓亚萍快人快语,生性豪爽。有人说她性格像李娜时,邓亚萍豪爽笑道:“就算是,那也是她像我,我比她早。”

“既然在组织里,就要尊重组织的规矩。”——身边人眼中,邓亚萍对这一点非常坚定,而她认为这也符合她后来学到的西方职业精神。

体制内成长和多年西式教育的碰撞下,邓亚萍显得有些矛盾。

但同事眼里,邓亚萍的个性并不适合国企。熟悉邓亚萍的体制内前同事王峰表示:“邓亚萍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博士,对体制内工作有些水土不服。”而她打球时勇往直前的猛劲,在公司管理中有时候会得罪人。

多名员工记得,邓亚萍初到公司就搞过一次全员考核,解聘了一批“垫底”的人,其中不乏“关系户”。

9岁就进入郑州市乒乓球队打球,43岁的邓亚萍在体制内的“工龄”已有30多年。而她此前的成就基本靠个人实力说话。

至今,提起小时候因为个子矮差点进不了河南省队,邓亚萍依然会露出咬牙瞪眼的表情,让人联想到她在赛场上的狠劲。

“压抑”、“被极度打压”是邓亚萍形容自己成长经历时说得最多的词语。

因为先天条件的不足,邓亚萍训练出“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式独特打法。

为了弥补胳膊腿不够长的劣势,她将五斤沙袋绑在腿上练习,对面发球,自己只能用正手打,跑完这边跑那边……

24岁巅峰期退役后,她选了一条其他运动员从未挑战过的路:以薄弱的文化底子进入清华求学,再次以顽强的毅力弥补不足,压力大到每天掉头发。

刚去英国读书时,邓亚萍住在寄宿家庭,每周只能吃到一次鸡肉。没有了奥运冠军的光环,她学习跟不上进度只能比同学多花几倍时间。

但这段日子,恰恰让邓亚萍觉得最轻松:“走在路上,谁也不认识。感觉又做回了自己。”

网络谣传“邓亚萍加入天主教向神职人员下跪”的照片,正是博士毕业时的一个瞬间。穿博士服的邓亚萍仰着脸,露出孩子般开心的笑容。

这不禁让人想起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萨马兰奇颁发金牌后轻抚邓亚萍的脸颊。那时她还扎着马尾辫,一脸纯朴。

邓亚萍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从小就是这样的一种习惯,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手里,所以希望是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来控制自己的走向,而不是说被动的你给我安排。”

但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举国体制的力量促成了邓亚萍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她曾由衷地在母校清华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上说:“当你的个人价值叠加在国家的利益上,你的价值会无限放大。我就是这样的幸运儿。”

2013年,以新东方创业故事为蓝本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上映,风波中的邓亚萍曾组织员工观影,观影前她说:“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怀揣梦想。”

2016年6月,邓亚萍宣布辞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职务,下海创业,新东方俞敏洪是合作伙伴之一。

10月29日,50亿邓亚萍体育基金会成立消息传出。

作为河南籍运动员,邓亚萍的回归也选择了从家乡开始。河南省政府相关官方表态,其极力支持和促成邓亚萍基金落地的主要原因,除了邓亚萍的国际影响力,还有邓亚萍在整个体育界都难能可贵的国际视野、国际赛事的商业运营经验,以及全球化的资源整合能力。

43岁的邓亚萍走出了人民日报社巍峨的大门。身后不再有“国家队”做后盾,但前方或许会有一片更广阔的世界?

(文中王伟、李强、王峰为化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