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蔡英文跟习近平的乒乓球戏 /

蔡英文跟习近平的乒乓球戏

从5·20到双十节,终于领会蔡英文的两岸策略是什么:不称“两岸政策”,因为蔡英文铁了心要让台湾“自然独”,要切得干干净净,而所有两岸政策都得“交流”,纵使“藕断”仍不免“丝连”,所以她不要两岸政策,只要“眼前能应付过去”的策略。

用乒乓球作比喻:蔡英文打的是“远枱削球”,站在球枱后方两三步,对手每一球打过来,都好整以暇的“削”回去。而北京也陪她玩这个游戏,但北京的球路却是“近枱快速回击”,让对手保持忙碌状态。每次看到这种对战都很辛苦,因为双方的节奏完全相反,一方急抽猛杀,希望对手接不下来(包括接不到、回接触网或出界),另一方则展现耐力,磨对手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期待对手心浮气躁而失误。

具体例子则是不久之前的ICAO,北京摆明了不让台北参加,可是台北代表团仍然去到蒙特娄,不能进会场而在会场外“会谈”。这就是我所谓“削球”,不正面回击,而是站在“远枱”,当观众都以为“这下不行了”,却总是能够将球“削”回对手那一边的面,然后…等待对手失误。

北京可能会有何种“失误”呢?

2010年东京影展的“江平事件”是最好的例子:那一次,中国代表团团长江平要求中华台北代表团以“中国台湾”为名、并且和中国一起走绿地毯。那种情况过去不晓得发生过多少次,台湾人也已经司空见惯,不至于有太强烈反应。问题出在江平竟然指著台湾艺人高喊:“你们的片子还想卖到大陆吗?你们不是中国人吗?”那就是“严重失误”了,那就会引起“天然独”的强烈反感。说得更明白一些,2010年是马英九高票当选的两年后,政治氛围不利于反中,因此没有怎么发酵。读者不妨试行推演:如果ICAO会场中,出现“江平嘴脸”,今天的台湾政治氛围下,台湾岛内的反应会是如何?

套一句戡乱时期常听到的“中共谋我日亟”,北京(至少涉台部门)天天都在思考要怎么对付台湾,当然想得到一旦出现那种情境,蔡英文与民进党会如何利用那股民气。此所以ICAO的对台“尺度”会比WHA时退缩那么大,就是为了“避免江平嘴脸”,而且往后还会更退缩,以求避免凸槌。但是,北京的退缩对他而言是自制,对台湾而言却是“紧缩”,后续的发展尚难逆料。

处理“复杂且变化难测”的状况,不能凭经验对应,兵法这时候就用得上了:

《孙子兵法》: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

“不可胜”指的是防守,能够守得滴水不漏,对方就无懈可击;一旦对手出现失误,就是“可胜”的机会。回到乒乓球的比喻,“削球”就是尽力做到防守滴水不漏,而“快速回击”就是全力进攻,直到对手或自己失误。蔡英文很有耐心的等待北京出现“失误”,这使得她见似采取守势,但却掌握了主动,北京反而是被动“立即回应”。试想,“乒乓球”打了一段时间后,哪一次北京久久不回应,会不会予人“北京陷入长考”的感觉。也就是说,北京“被动”的必须每次都“快速回击”,这将构成它的压力。

蔡英文的风险则在于内政问题,包括林全内阁一事无成(这个评语应该算中肯),也包括经济不振、就业不振、公权力士气不振,这“三不振”最终将“三振”林内阁,蔡英文虽然一直力挺林全,一旦怒火将烧到自己,想挺也挺不住了。

易言之,如果内政压力锅达到临界点,除非北京有“题目”让蔡英文做,得以转嫁压力,否则压力锅一旦炸开,个人的威望将荡然无存,届时连民进党内都会出现反动。

然而,两岸关系陷入沉闷的“来回抽削”,对中国的影响很小,对台湾却是蹉跎时日,蔡英文即使赢了,就怕台湾却输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