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陆港无对话空间?以互信替代释法 /

陆港无对话空间?以互信替代释法

针对香港青年新政梁颂恒及游蕙祯的宣誓闹剧,中国人大常委会除主动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有关议员宣誓形式和态度释法,还规定宣誓人若事后作出违反誓言的行为便需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而宣誓人亦会因为誓言不真诚庄重而丧失议席。换言之,梁游二人极可能失去议席外,其余在誓词中“加料”的议员或会被视为不庄重而撤销资格。虽然事态发展如何目前只能拭目以待,但可以说这次宣誓及释法事件除反映港独备受关注,亦折射出陆港两地互信基础低迷,若当局以为这次“释法”即可应对港独,只会是治标不治本,如何重建陆港之间的互信,才是消退港独、保障一国两制的良方。

这次人大释法是陆港互信低迷的反映(图源:多维新闻网)

事实上,不反对港独的梁颂恒及游蕙祯之所以选进立法会,可见不少选民是支持其政治理念。这次释法虽能阻止港独进入议会,却势难杜绝港独思潮在香港社会传播。例如在释法前夕,香港爆发逾8,000人游行,部分示威者在中联办驻地西环与警察对峙时,高叫“香港建国”、“香港独立”的政治口号,而类似口号亦曾在旺角骚乱中出现。同时,有港独组织公然向学校“播独”,致力培养新一代的同路人。在此情况下,港独恐怕并不会因为释法而退热,反而极可能愈打压愈滋长,如何消减港独思潮,陆港必须放眼未来,化解矛盾,重建长期以来缺乏的互信。

北京是时候认识香港政治

虽然这次并非人大首次释法,但却是香港回归有史以来第一次有案件进入司法程序之际,人大急不及待释法,由此成为最具争议之处。无疑,港独逾越当局维护领士完整的红线,但以人大一向老谋深算,这次甘愿冒上被指破坏香港司法独立的污名,亦要快刀斩乱麻地替香港法院判案,除反映北京对港独绝不手软的坚定立场外,亦流露出对“两制”下的香港司法机关一点点的不信任。可以说,出现这次宣誓闹剧及释法事件,正是近年陆港关系倒退的结果,特别自政改之役后,京港关系堪称势成水火,颇为没有沟通空间。虽然早前有港澳办官员来港与民主党会晤,给外界一度以为是北京与民主派沟通,重建京港互信的契机,可惜类似接触却戛然而止,未见持续进行,令人对陆港能否走出对抗的阴霾,以互信遏止港独歪风倍感忧虑。

值得注意是,港独思潮的冒起,与台湾天然独性质迥异。港独思潮爆发的导火线,多出自港人对“真普选”落空的情绪发泄。香港因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存在,而衍生出信奉西方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可以说,民主追求是香港人的集体信念,也是港人对两制差异的基本认知,所以只有建立普选制度,两制才算是真正落实。回顾政改失败后逐步激化的港独思潮,是否表示陆港没有对话空间吗?当然不是。检视政改争议,泛民阵营固然有人提出激进的诉求和主张,但亦有人提出中间温和的普选方案,只是中央未予回应,坚持831框架那种欠合理的筛选程序,甚至把部分泛民定性为敌我关系,扬言坚决斗争,这样只会赢了一国,而输了两制下香港的政治环境,令陆港难以建立沟通渠道,相反惹来更尖锐的对峙,要两地社会面对和处理。

国共合作 京港非斗不可?

香港主流社会与及泛民等所争的是两制之异,理应是香港这一制要包容的政治内容,而且他们所使用手段历来理性温和,近年出现一些激进手段,仅是小数人认为温和路线失败而作出哗众取宠的行为,对此香港主流社会目前是不予认同。这次梁、游二人被指公然辱华的“宣独”闹剧惹起各界的批评,可见包括大部分泛民在内的香港社会还是支持一国,反对港独。因此,若为这小撮人的激进行为而把港人抑或泛民一网打尽,绝不公平,而且这种斗争极可能将沉默大多数和温和泛民推向对立面,制造更多敌人,把陆港卷入另一场的政治风波。也所以,陆港应该尽快跳出这次宣誓风波,不要节外生枝以至两地折腾;同时既然主流泛民已就这次“宣独”争议中表达清晰立场,北京或许是时候清楚说明自己对香港政治的新认识,与泛民保持沟通和对话,建立互信,并以此来代替释法对香港社会造成的动荡。

近日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团访陆,展开交流活动,在在显示当年拼过你死我活的国共两党,现在都可以坐下来务实交流。反观,追求民主的港人、泛民与北京本无历史宿怨,为何不能就普选、民主等议题好好商讨呢?或许经过这些年来包括今次宣誓风波的折腾,陆港开始意识到互信对一国两制的重要,同时中央政府亦应了解到泛民是两制下香港的政治现实,如何让愈演愈烈的陆港矛盾得到合理的舒解,才是今次释法后的首要之务,而非再生事端,埋首斗争。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