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春秋笔:中共纪念孙中山的政治解码 /

春秋笔:中共纪念孙中山的政治解码

革命伟人孙中山先生,始终是国共两党与全球华人从未放弃的政治偶像。中共建政以来,纪念孙中山的活动持续不断。每逢孙中山诞辰与忌日,都举行纪念活动,连毛泽东都没有这样的礼遇。而每逢十年,必在北京举办高规格的纪念活动。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最近的一次。

每逢“五一”、“十一”,北京天安门广场都会摆放孙中山画像(图源:VCG)

早在国共合作抗战时期,毛泽东就利用孙中山这面旗帜进行统战。1938年孙中山逝世13周年时,延安举行纪念大会。1945年,针对党内不尊重孙中山情绪的蔓延,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口头报告中指出,“将来我们的力量越大,我们就越要孙中山,就越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来举起孙中山这面旗帜。”

争夺孙中山的衣钵

1949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说:“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

195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90周年纪念日。北京提前一天于11日举行纪念大会。毛泽东、刘少奇出席,周恩来主持会议,中国同盟会会员、中共政治局委员林伯渠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民主主义纲领来号召革命的民族英雄,是中国人民在争取解放的艰苦斗争中的一个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诞辰日当天,朱德率领的中央谒陵代表团等一万多人觐谒南京中山陵,周恩来等六百多人拜谒北京碧云寺中山纪念堂。

同一天,毛泽东发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称孙中山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毛泽东这篇文章与1949年政协开幕词一样,意在与蒋介石争夺孙中山的衣钵,奠定了中共纪念孙中山的基调,影响至今。

1966年11月12日,在文革高潮中,北京万人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周恩来在讲话中点名蒋介石是孙中山先生的叛徒,美帝国主义的走狗;赫鲁晓夫背叛列宁,成为美帝国主义的帮凶。周恩来还说:“中国人民在毛主席领导下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所取得的伟大胜利,都远远超过了孙中山先生的理想。”这次纪念孙中山,是为了证明毛泽东更加伟大,显示对毛的个人崇拜已达顶峰。这已彻底背离了孙中山的宪政理想。

1976年是中共建政以来政治风云最为多变与自然灾害最为惨重的一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逝世,唐山大地震,粉碎“四人帮”接踵而至。中共最高领导层无暇顾及,孙中山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悄然从简,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仅以徐向前、王震、沈雁冰、邓颖超、廖承志等人向孙中山遗像献花了事。

两岸统一反对“台独”

1986年11月12日,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孙中山“逢十”诞辰。北京举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大会。向蒋经国喊话,呼吁两岸统一,反对“台湾独立。”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在讲话中说,“中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谁也阻挡不了。台湾的出路在于祖国统一,国民党的前途系于国共合作。任何政党和个人,都应当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顺天应人,为祖国的统一做出贡献。谁要阻碍统一,就会受到历史的谴责。”此后,呼吁统一,反对“台独”成为孙中山纪念活动的主题。

在这次纪念活动之前,1984年1月,北京召开国民党一大60周年学术讨论会,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忠告台湾:“孤悬海外,受制于人,这种局面终究是很难长期维持下去的。是非利害,何等分明。孰去孰从,不难立决。”宋美龄看到邓颖超的讲话后,发表公开信回应,对邓讲话中谈到的“第三次国共合作”“祖国统一”问题,宋美龄表示,国民党两次容共(国共合作),两次上当受骗,以致大陆沦陷,难道还想有第三次?宋美龄反劝中共“再次信服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1996年11月12日,台海危机刚刚结束,北京举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大会,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发表讲话。从此,孙中山“逢十”诞辰,由最高领导人发表讲话成为惯例。这一时期,李登辉正在推行隐性台独,把中国国民党边缘化,最终导致在台湾丢失政权。由于统一事业遇挫,江泽民在讲话中只字不提台湾,也不提反对“台独”。

200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伴随着连战访问大陆的余温,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大会中表示:“争取和平统一,共谋复兴大业,有利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同胞包括各党派、各团体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2016年11月11日,中共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图源:Getty/VCG)

拿什么纪念孙中山

在历次纪念活动中,中共对孙中山的评价有高有低,一波三折。林伯渠称孙中山为“民族英雄”,但毛泽东只称他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1986年,中共恢复孙中山“民族英雄”称号,给他增加一个“爱国主义者”的头衔,并将“先行者”提升为“先驱”。彭真在讲话中称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这是迄今为止,中共给予孙中山的最高评价。

而到1996年,江泽民仅称孙中山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少了两个伟大,评价明显降低。2006年,胡锦涛沿用这个评价。201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恢复称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2016年,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仍用这个评价尊称孙中山。

孙中山从事革命40年,最初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打倒君主专制制度,这个目的当年就实现了。孙中山的终极目的是学习西方,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中国,实现民有、民治、民享,反对任何人任何形式的专制制度。因为这个终极目的,孙中山在临终前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

不管如何纪念孙中山,北京对孙中山的终极目的似乎讳莫如深。在纪念活动中,除了两岸统一,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后被纳入纪念主题。

13年前,随着“胡温新政”拉开帷幕,一部重点塑造孙中山真实形象的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在中国播出,引起巨大反响。有媒体透露,在高层直接干预下,删减了许多孙中山痛批专制以及民主宪政发展的镜头,片尾孙中山关于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的演讲全部被删,取而代之的是用字幕介绍中共最终通过革命实现共和。即便如此,该剧在播出一次后即被禁止重播。

究其原因,恐怕是孙中山的民主共和道路,被指为“走不通”、“失败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