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孙中山的国父地位确立始末 /

孙中山的国父地位确立始末

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在追悼会上尊称他为“国父”,抗战期间,国民党中央通过决议,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本文摘自2014年10月9日《人民政协报》,作者史飞翔,原题为《蒋介石首称孙中山“国父”》。

1918年,孙中山于上海著述孙文学说时所留影(图源:中国国民党党史馆)

尊孙中山为“国父”,是蒋介石1925年3月30日在东征途中兴宁城提出的。当时,他在兴宁城北门外召开了追悼孙中山及东征阵亡将士大会。会上,蒋发表演说,尊孙中山为“国父”。他说:“我们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蒋在孙中山死后,自称是孙中山的忠诚门徒和弟子,并尊称孙中山为“国父”,这是一种尊上隆礼的表现。由于这个称呼既亲切又富有人情味,故广为民众所接受,至1940年4月1日终于成为定制。

1940年3月21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国父,以表尊崇。根据该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首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于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命令发布后,各地党政机关、民众团体普遍感到在一些不同的场合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究竟是称孙中山先生为总理好呢,还是称“国父”好呢?基于此,5月29日,国民政府又发布明令,规定在政府机关、民众团体应一律改称国父,在国民党党内称国父或总理均可,民间已印就之图书文字,不必强令改易。自此,孙中山“国父”的历史地位得以正式确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