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崩溃论屡失效 破解债务谜团看锈带 /

中国金融崩溃论屡失效 破解债务谜团看锈带

中国金融体系“即将濒临崩溃”,舆论的声音——特别是金融领域的专业声音从未间断过,但结果呢?

近10年来,有关中国金融体系濒临崩溃的预测周而复始,却从未应验。中国债务问题是否被夸大了?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刊发了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高级研究员黄育川的文章,黄育川认为“一些人眼中的普遍债务问题,实际上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重组问题,涉及对一部分国企进行瘦身。但是,这方面还需要采取多得多的行动,才能让人确信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

中国独有的现象

黄育川曾任世界银行(World Bank)中国业务局局长,在黄的文章中指出,破解中国债务谜团的方式有二:其一是国有银行向国有实体放贷;其二是日渐攀升的地价在债务指标和资产价值现状的形成中扮演着独特角色。

近10年来,对中国日益攀升的债务指标的担忧一直在周而复始地出现。今年9月,国际清算银行(BIS)就中国不断增大的“信贷规模/GDP缺口”(Credit-to-GDP gap)发出警告,称其增大的节奏相对于历史趋势过高了。加剧这种担心的是,一些银行依赖批发借款,而影子银行卷土重来。因此,不难理解一些观察人士为何提出中国出现破坏稳定的“雷曼时刻”(Lehman moment)的可能性。

然而,有关马上就要崩溃的预测似乎就像季节那样来来去去。

部分解释是中国的债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有银行向国有实体放贷的结果。考虑到中国政府强大的财政实力,孤立的违约或银行挤兑事件搞乱金融体系的风险较低。

中国大陆的地价与地方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图源:新华社)

由于中国日渐攀升的地价在债务指标和资产价值现状的形成中扮演着独特角色,中国的问题也与其他危机案例不太一样。

黄育川特别指出,地价攀升的影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这是因为中国大规模私人房产市场只是在10年前住房私有化和土地拍卖启动之后才出现的。

观察人士认为,黄育川提出的破解中国债务谜团的方式视角的独特性在于挑明了中国金融体系依靠“潜规则”运行的事实——“国有银行向国有实体放贷”将风险转嫁到了纳税人身上,而中共金融体系的不透明会消化掉“崩溃的可能性”。

“锈带”的艰难复兴

在中国大陆的东北地区,多年来被舆论认为是中共应该拯救的最大区域的“锈带”。

“锈带”一词来源于美国。20世纪中前期,美国中西部地区是制造业兴盛的区域,但到了七八十年代,汽车城底特律、钢都与煤炭基地匹兹堡以及重工业城市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工业城市因经济格局的变化而导致这些地区工厂大量倒闭,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因此人们形象地称美国中西部的几个州的工业城市为“锈带”。

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开始,“锈带”经历了艰苦的产业转型过程后重新崛起,成为美国经济调整时期表现卓著的地区,“锈带”复兴成为20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界研究的一种经济现象,

尽管中共希望中国大陆的东北地区能够走美国“锈带”的复兴之路,不过,事与愿违,东北地区的复兴看起来并无时间表——国内民间情绪对该地区的悲观色彩日渐增加。

黄育川对此的解读是,政府的周期性刺激努力,导致被选中的国企生产力过度扩张。

如何振兴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让中共历届政府颇费脑筋(图源:VCG)

而由此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僵尸”企业的亏损严重的国企群体。这些企业往往是经营重工业、能源和建筑相关业务的大企业。

黄育川认为,问题的糟糕之处在于,多数受影响企业集中于已经不景气的“锈带”老工业区,在政治上加大了解决难度。在某些情况下,潜在有数十万工人需要重新安置,整个城镇可能难以为继。

今年10月,中国当局再次发出指示,让这些僵尸企业破产并将其资产清盘。目前正在推进必要的重组:煤炭和钢铁产量最近削减幅度达到两位数,银行开展资本重组,工人外迁至其他地区。违约案例增多似乎表明,当局正在更加认真地处理问题。这些举措令生产者价格指数在多年下滑之后被推升至正数区间。结果是利润率上升,企业营收不断增加。

黄育川称,一些人眼中的普遍债务问题,实际上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重组问题,涉及对一部分国企进行瘦身。

分析指,中国经济“最坏的时期”究竟是即将到来,还是已经过去,并不是什么猜想,“破解中国债务谜团”的类似话题还会持续下去,而中国当局的行动本身才会决定经济的真正走向。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