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台日关系中 从来没有“甜蜜与平等” /

台日关系中 从来没有“甜蜜与平等”

12月28日上午,台湾媒体在重要版面公布了一则消息──日本驻台的“公益财团法人交流协会”宣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改名为“公益财团法人日本台湾交流协会”。

这个“交流协会”改名的重要性在哪里?自从“中华民国”与日本断交后,这是日本政府所设立的民间非官方机构,以维持日本与台湾之间的往来,被视为“半个官方代表”。也因此自断交后,日本怕有“支持台湾独立、一边一国”的嫌疑,交流协会在名称上未把“日本”和“台湾”并行挂出。

如今改名,而时机也非常有趣。

就在两日前(26日),民进党立委王定宇提案,建议台湾政府对外互动时,尽量采用“台湾”名称,或以与“中华民国”相同大小文字凸显“台湾”,以挣脱两岸一中的死胡同,这项提案在立法院的外交委员会通过,外交部对此表示尊重,并“酌情办里”。

紧接着,交流协会便改名,中评社的评论员林淑玲形容,“这是自断交以来,台日关系最重大的变革。”

一直以来,“台湾”在国际上要用什么名称,一直是两岸的政治角力点,“中华台北”亦是许多台湾年轻人心中的一根刺,所以稍有风吹草动(如某位专家“为台湾发声”),便会触动台湾舆论那根敏感的弦。蔡政府上任后,两岸乃至国际许多学者都认为,台日关系将进入“蜜月期”。

但观察520以来的台日关系可以发现,台日关系,从没有所谓“甜蜜与平等”。

520以来台日关系被视为进入“蜜月期”(图源:民进党提供)

2016年4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国际政治学者松田康博将蔡政府上任后的台日关系比喻为“地震共同体”,意思是“每次巨大震灾都会让双方感情加温”。

松田康博对媒体表示,台面上台日外交仍会谨慎处理,但私底下双方已“情投意合”,中国大陆因素极可能被排除在顾虑之外,并预料蔡政府首先会要完成台日经济贸易协议(简称EPA)的签订。至于南海议题?对多数台湾人而言,那是中国大陆及国民党的历史共业,并没有感情上的认同。

2016年5月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胞弟岸信夫拜会蔡英文,岸信夫主动表示,愿意助台湾开拓国际空间,而蔡英文则邀请日本共同推动“新南向政策”。

8月,立法院长苏嘉全率团访问日本,“或许台日之间会碰到些小问题,应坐下来好好地谈,而且台日感情深,台湾哭,日本就跟着哭,日本笑,台湾也跟着笑,这是感情相连,这是人民的深情”,这一席话,引发两岸舆论沸腾,更被视为台日关系走入蜜月期的铁证。紧接着,蔡政府的第一个双十,日本代表团受到高于美国的高规格接待。

不料,十一月后,甜到不行的蜜月期开始变味,原因是核灾食品输台议题,太过心急的蔡政府碰上了极大的反对声浪,媒体开始炮轰这“失衡”的台日关系。一位日本学者感叹,在蔡政府上任后的台日关系上,“日本太强势,台湾太急促”,日本对台,还是“上国心态”。

2016年APEC上,台湾代表宋楚瑜罕见地未与日方多交流;11月底的台日经济合作会议上,日本代表团团长大桥光夫开场时直言,“在解禁福岛产品问题上,部分台湾人的言论伤害日本人民的情感”,显示对核食品问题的不满。

12月20日,台湾外交部首度证实, EPA的进度延迟,原因是日方不满台湾管制日本核灾区食品进口。一直以来“蜜月期”的包装纸被撕破了,原来台日关系甜美背后,依旧是“强国对下属”,夫妻关系、友谊关系,不过是抬举自己。

“核食品进口争议”成为蔡政府台日关系的转折点(图源:Getty/VCG)

对于国际上的小国而言,平衡是一门学问,马政府昔日在两岸和钓鱼岛议题上游刃于中、美、日各国,看似亲中,但在钓鱼岛议题上与日本共同商讨渔权,而日本怕台湾“太过亲中”,2013年与马政府签署《台日渔业协议》──这是台湾谈了十多年、历经李登辉和陈水扁政府,才签下的。

所谓“友好”,不过都是精心算计,当台湾政府为了抵抗中国的国际压力而倒向另一边时,情况当然会转变。蔡英文屡次表明“台湾对大陆依赖太深,要摆脱这个现实”,大陆舆论则关心“联美日抗中,能不能行”?

政治口号响亮,但就目前数据来看“有待考验”,据日经新闻网分析,2016年3季度(7到9月)台湾GDP增长2.06%,而对中国大陆出口增加4.3%,对经济复苏起到主导作用。而政治和经济,向来难以分开。

联美日抗中、脱离大陆依赖“行不行”,台湾与日本那些“甜蜜背后的辛酸”,执政者比人民更清楚。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