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沉思录:司法改革离不开邓小平 /

沉思录:司法改革离不开邓小平

任何一项改革的推出都必然会遇到困难。皇帝政令出不了“中南海”,利益集团的阻碍,政策落实过程的苦难……这些都可能会导致改革的流产。众多困难中,破除思想禁锢是改革首先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赵武灵王打破祖制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拥有严格的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宗法制。所以除了“敬天”之外,又提倡“法祖”。凡祖宗,都是神,祖宗之法,都是“良法”“美法”,无论如何都动不得,变不得。所以中国古代的很多根本性的变法都不可避免去挑战“祖宗之法”。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拥有严格的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宗法制。(图源:新华社)

赵武灵王改革“胡服骑射”是中国古代战法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在此之前,中国中原地区打仗以战车与步兵为主。顾炎武的《日知录》卷二十九:“骑射之法,必先武灵而有知者。”

据《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末年)记载:商汤灭夏,战于鸣条时,军中就有七十乘战车。“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称便是以战车的数量来表示国家军力的大小。而生活和穿着,中国中原地区以,夏商周时期服饰的典型特征有交领、右衽、系带等,很常见的一种字形的“衣”字即为交领右衽上衣的形象。

赵武灵王发现,胡兵的优势在于人马合一,机动性强,速进易退,这些导致自己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始终无法取得优势。于是他打算在赵国推行改革,仿效匈奴军队的装备,令全国民众穿胡服,采取胡人的短衣窄袖、长裤服式,挽弓骑马练习射箭。但此举遭到很多大臣以祖宗之法、礼仪等原因反对,不愿穿胡服,以战车仍有优势为由来拒绝骑马打仗。德高望重的叔叔公子成甚至称病不朝来表示反对意见。

赵武灵王只好亲自与做叔叔的思想工作:“衣服,是用来便于使用的。礼仪,是用来便于行事的。剪发文身,衣襟偏向左侧,是越人的风俗。涂黑牙齿,在额头上涂抹颜色,不戴帽子,针线粗拙,是吴国的风俗。虽然礼仪衣服不一样,但一样便利。乡情不一样,风俗就变了。事情不一样,礼仪就变了。所以这不是圣贤可以统一的。如果叔父只泥拘于世俗的礼仪及服装规范,而违背祖先简子与襄子的开疆辟土宏愿,及忘却鄗城被围的耻辱,我真的很失望。”

叔叔公子成终于被赵武灵王说服,胡服骑射也最终得以顺推行。破除思想禁锢的“胡服骑射改革”,使得赵国不仅抵御住匈奴的攻击,而且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霸主,奠定战国七雄的位置。

人坏了还是法坏了

在宋朝时,王安石喊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对遵循祖法禁锢改革的现象吹起冲锋号。然而,改革者往往会面对巨大保守势力,思想上的改变并不是瞬间可以完成的。虽然保守派,尤其是王朝中期的保守派,他们其实也无法否认王朝面临的经济社会危机,但他们会提出这样的质问:此时经济形势再恶化,也强于王朝初期的一穷二白,同样一部法,为什么祖宗的时候能维持国家的持续发展,现在就难以为继了呢?

所以,他们往往会“自我安慰”,用各种借口聊以慰藉:是法坏了,还是人坏了呢?如果是人坏了,歪嘴和尚念歪经,换成什么样的法能解决问题呢?如果是人坏了,不去“治人”,反而去“治法”,岂不是舍本逐末?

晚清满清统治者同样以此作为不变法的理由。维新变法失败后,慈禧怒斥光绪帝:“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为!……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汝何昏聩不肖乃尔!变乱祖法,臣下犯者,汝知何罪?试问汝祖宗重,康有为重?背祖宗而行康法,何昏聩至此!难道祖宗不如西法,鬼子反重于祖宗乎?”

邓小平“不问资社”思想占据中共主流,也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至今。(图源:VCG)

邓小平解决姓资姓社难题

其实,无论是祖宗之法还是改革新法,无论是中原华夏旧制还是蛮夷戎狄习俗,并未有亘古不变的道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再次面临新的“华夷之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被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间的鸿沟划分。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波兰开始,苏东国家政权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垮台。国际风云激荡,“中国向何处去”变得更为尖锐,“姓社姓资”之争格外激烈。

199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1.7万字的长文《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未来的斗争将是“推行资本主义化的改革还是社会主义的改革”的斗争。在这里,资本主义化的改革是什么呢?“一个是取消公有制为主体,搞私有化;一个是取消计划经济,搞市场化。”之后《人民日报》再发《社会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这就是说,要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

改革逐渐推行的市场经济让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的确产生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变大的问题。同时国内外局势的确动荡,在此纷繁复杂局面认清前路需要政治家的大智慧。邓小平此时做出明确的选择。

1990年3月3日,在北京家中,邓小平与新上任9个月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以及杨尚昆、李鹏交谈时说:“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之后以皇甫平为名,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西方思想、西化的观点做出批评并指出: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

之后,邓小平“不问资社”思想占据中共主流,也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至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联想到今日,不知道,中国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关于“司法独立”的一段谈话,是否是再次陷入了“华夷之辨”的改革难题。不过结论是肯定的,这种改革难题的解决,需要如邓小平一样的具有大智慧的政治家去解决。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