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在新西兰没寻得年味,遇到了台湾同胞 /

魔王:在新西兰没寻得年味,但遇到了台湾同胞

作为一个远离家乡和父母的飘洋80后,年味这东西已经是我十多年前的褪色回忆了。

虽然奥克兰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多元文化城市,但由于华人人口比例偏少,我一直认为在这里过春节是非常乏味的事,大多也就是在家吃饺子,开个西式的家庭派对,没有父母在身边唠叨,没有亲戚问我问题,没有烟火爆竹春联,没有一地的瓜子坚果皮,连央视春晚也因为时差问题而看不了直播,春晚舞台上的人喜庆地欢呼新一年的到来,似乎与我这万里之外的人没什么太大关系。

如今我的孩子们已满地跑了。学校放假,待在家里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煎熬,不如出去走走,参加一下新西兰华人社区举办的鸡年新春花市,也许能找到一点久违的年味回来。

春节花市是奥克兰的华人社团和华人电视台联手举办的,然而没有历年在市中心公园举办元宵节灯会那样的黑压压的人潮。这点让我有点失望,毕竟年味在我的记忆中应该是很多人很热闹才对。我还发现,参加春节花市的外国人也明显少于历年的元宵节灯会——可能还是因为举办地并不处于人口密集区的关系吧。

不过尽管如此,新西兰的政要议员们还是会在这样的场合出现。新西兰新任的总理比尔·英格利希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新西兰主要大党的党魁和国会议员们也来了。新西兰政客,虽然他们平时常被批评虚伪,但在他们参加华人社团活动这事情上,我还是很感动的。

许尔文总领事与Bill English总理为舞龙点睛

我母亲信佛,来新西兰探亲旅游的时候正好赶上释迦牟尼的诞辰,于是陪母亲参加了当地华人寺庙佛光山的一个庆典活动。内容我并不感兴趣,反倒是奥克兰市长和一些区议员的现身演讲让我觉得有点意思。

可以确定这些新西兰政客不是信佛之人,但能很明显地看出,他们在努力讨好华人社区,也非常敬重华人的文化和信仰。他们尽一切可能地参加新西兰华人们举办的较大型社会活动,春节花市这样的活动能看到一国领导人的身影可能已经成为多年的惯例了。

工党党魁Andrew Little

十多年前,新西兰的政客们可没有如此重视华人社团,如今却不放过任何一个华人的庆典活动,也许是有拉拢越来越庞大的华人移民票仓的目的,但我认为更多的还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崛起而崛起的华人商团。毕竟对西方政客来说,没什么比讨好实力商团更重要的事情了。

春节花市上的活动在我看来很有中国风。我可以看到华人移民二代的小朋友表演的古乐合奏、杂技舞蹈,却未能从中找到年味。海外华人来自祖国五湖四海,各地文化之间多少有所不同,并且华人移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有所变化,因此这种中国风,与我记忆中的年味不尽相同。

不过尽管如此,与约12万华人在万里之外的奥克兰团聚,仍会感叹缘分的奇妙。其中让我尤为感动的,还是台湾同胞。尽管在网上听说了太多关于台湾人的不友好言论,在新西兰,我向来感觉到的都是台湾人与大陆人不分彼此的团结。

我在留学时结交的朋友有些是台湾的移民二代,即使有见过他们举青天白日旗,也皆自称中国人。2008年挺奥运反藏独的游行活动上,在五星红旗汪洋之中也有瞧见青天白日旗的影子。在奥克兰,台湾人开的商店与大陆人开的扎堆到一起,很多台湾著名的连锁小吃店里,操着闽南腔的台湾人与大陆人不分彼此地说笑。

所以在春节花市上,看到各种台湾小吃,看到一位我最喜爱的来自台湾的电台主持人用台湾腔主持着节目,这些虽与我记忆中的年味相差甚远,但感受到的同胞温暖一直荡漾在心头。这些,也许是因为远离了岛内的民粹环境,也许是因为华人们在新西兰作为少数族裔而产生的抱团心理,也许是因为大陆人与台湾人一起生活、沟通,从而消弭了误解。总之,不管为何,我真的非常喜欢这种搁置政治争议和信仰差异,抛弃偏见敌视和争吵辱骂的和谐氛围。

行走一圈下来,我不禁慨叹,海外华人筹备得再热闹,依旧不敌旧时在大陆的记忆,那时有着对丰盛大餐的期待感、放爆竹的惊喜感、文艺活动的娱乐感,家人团聚的温馨感。也有可能是因为,现代生活日新月异,平日里丰盛大餐唾手可得,娱乐活动应不暇接,家人也可以随时网上见面,到了过年,旧时才有的期待和惊喜就自然而然地大打折扣了。

不过,虽然旧时记忆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打乱,一去不复返了,但新时代的新年活动中仍可以挖掘到新的美好——毕竟还能有什么会比国家的强大、内部的团结更值得喜庆和欢度的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