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两会经济增长目标已成发展阻碍 /

中国两会经济增长目标已成发展阻碍

中国春季的两会已经召开,按照惯例,中国历届总理都会在会议上提出当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这似乎已经成为金科玉律。但这个金科玉律也引发了很多弊端,应该得到反思和改变。

《日本经济新闻》3月3日刊文分析称,中国每年制定的过高经济增长目标,已经带给这个国家的不是动力和发展,而是非常恶劣并且危险的结果。

首先,国家的GDP当然由各个地方的经济数据集合而成。中国的地方政府为了达成目标,在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为核心的政治原则下,非常缺乏也不允许创造出富有西方国家那种自由经济的局面。因此,为了达到已经没有多少发展余地、却被行政命令要求下来的经济指标,政府部门必然会增加不必要的投资,甚至篡改统计数字,而这种现象其实存在了很多年,不仅中国,在国际上也是公开的秘密。

年年两会带来的似乎只有高大上的目标数据(图源:新华社)

《产经新闻》同日的报道指出,由于经济增长严重缺乏动力、国内多个领域陷入产能过剩局面、外部环境恶化导致国际贸易停滞和下滑,中国政府被迫考虑下调经济目标,但不知是否碍于中国人最为看重的“面子”,下调指标定在6.5%左右的水平,应该还是有过高之嫌,但在两会的记者会上,中国政府非常积极地宣扬中国还是世界经济“引擎”,很明显,为了赢得这个形象,中国政府还在对自己做着不切实际的高估。

其实,进入2017年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黄益平曾表示,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空间,建议将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区间放宽至6%-7%。下调最低目标、同时拓宽目标范围,就是为了防止出现阻碍改革的不合理增长。

《日本经济新闻》的分析认为,高增长目标是中国经济扭曲和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这样由中央政府制定并强制要求的经济目标,还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也是在低收入国家时代渴望增长的余波。同时也是为了通过高目标确保威信,巩固政权基础。但是,在召集地方代表举行的全国人大上提出目标,导致整个中国都被目标数字束缚住了。因为地方领导人为了获得周围的认可,进一步晋升,会想方设法取得超过目标的成果。

各地的经济增长竞争造成了过度投资,无用的生产设备堆积闲置,留下了数额惊人的不良债权。而且为了优先经济增长,丝毫不顾环境保护,引发了空气和水质污染等严重的公害问题。没能实现增长目标的地方政府中,篡改统计数据成风,肆意破坏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最近被偶然曝光的辽宁省2011至2014年财政统计数据造假问题,不过就是中国各地同样做法的冰山一角。

中央要求的经济目标成了勒紧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枷锁(图源:Reuters/VCG)

而国际上无论什么样的国家,经济增长目标一般都不会如政府所愿实现。与当初的目标相差到2~3%的情况也不少见,这是自然状态。中国部分城市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而仍然落后的地区,则在政治体制更加保守的思想和条件限制下,都没有以往高速发展的可能。因此,经济增长率即使在4~7%之间浮动也很正常。如果非要勉强达成目标数字的话,除了重复过往的错误以外别无出路。

目前,中国的劳动分配率估计只有40%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是60%以上,差距很大。如果想改善这一状况,需要不让更多的金钱分配给企业和政府,改为让劳动者分配到更多的机制即可,并不需要仅仅关注经济增长。要改变奉行增长至上主义的地方领导的行动和意识,中央政府有必要将重视的经济统计数据从GDP改为其它的统计数字。

《产经新闻》的报道认为,中国政府制定指标的最大弊端,其实就是重视统计数据的观念,是一切恶劣做法和结果的根源。作为集权专制的国家,中央的意志被地方领导严格执行,致使行政弊病蔓延,形成了经济的扭曲结构、环境的极端恶化。即便在政治体制改革无望的前提下,重视数据的传统如果能够改变,也将为中国经济带来一股新风和更多的希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