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经济风险虽可控结构性短板仍旧无解 /

中国经济风险虽可控 结构性短板仍旧无解

北京时间3月5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人大开幕式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当前中国风险尚属可控“。而在前一天,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就人民币走势以及中国国内货币环境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升息的问题得以中国国内条件来做考虑,具体得看经济、物价等方面”。这一系列表态也被市场解读为中国政府一方面对当前形势深表信心,另方面却采取审慎观望态度。

在当前形势下,各界都对中国央行的政策表态表示高度关注。近日,美联储(Fed)主席耶伦(Janet Yellen)在芝加哥发表演说时声称:“如果美联储迟迟未采取动作,美国经济恐有过热可能”;此外,对于美国经济形势变化所引发的货币政策环境变化,耶伦也以“温和宽松”取代了今年1月时的“适度宽松”。市场解读为当前美国经济情势已步上稳健复苏阶段,美联储的货币调控措施将步上久违的升息周期。

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国际美元回流美国给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市场货币造成巨大卖压。也因此,各方都对掌管中国货币政策的央行将如何因应当前形势表示密切关注。而从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做的政策表述来看,目前中国央行在货币操作上倾向与外部环境脱钩,货币政策原则以确保国内市场、流动性稳定为首要目标。

李克强的工作报告并未打消市场对中国经济形势的疑虑(图源:新华网)

中南海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有定见

从易纲接受媒体访问时所做的表述来看,中国政府除了密切关注美联储的动向外,对于政策的判断还是以满足国内需求为首要任务。而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南海已就货币政策走势做出具体说明:

首先,当前中国经济基本形势稳定,也因此,央行在货币政策上保持较为稳健的立场;再则,在央行加强控制金融风险的基调上,货币政策将从适度稳健调整为稳健中性,这从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可现端倪,今年度中国央行在广义货币供给目标将较上一年再微幅紧缩,年度投放目标为12%;最后,在抑制金融风险的指示下,“一行三会”将就影子银行展开更进一步的监管,设法缩短金融体系内部资金链条长度,借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从这一系列的货币政策表述来看,中南海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宏观形势掌握较为完备,也因此,在“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下,不见中南海“强拆”杠杆的政策作为,而是以“消风”的方式来降低市场对于资本回报率的期待,进而引导资本回归实体经济。

对于中南海以“烹小鲜”的方式来从事货币调节政策,各界都对其效果表示关注。此外,美联储持续升息也给人民币造成极大的卖压。中国政府虽然已出台诸多管制措施,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尚需交由市场来做认证。

可以预期的是,在中南海力求“稳定”的基调下,监管部门将对当前通过制度盲区套利的行为进行围堵,但为确保金融环境宽松有弹性,“一行三会”将不会对市场做出过多的刚性干预措施。

市场对央行豪语仍有疑虑

在稳健中性政策原则下,人行在货币投放上将秉持着不松不紧原则,一切还是以防范通货膨胀、抑制金融风险以及资产泡沫的初衷上。

近年来,中国央行在抑制通货膨胀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通货膨胀率大致维持在黄金区间(2%至3%),这意味着中国当前并无立即升息以抑制潜在通货膨胀的威胁。不过,在中国政府大力投放货币的同时,中国不仅未遭遇通膨风险,反倒为通缩风险所威胁,根本问题仍在于金融资源为少数人所把持。

在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民企对景气预期持续保持悲观,需求不足也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下行压力。如何通过货币政策辅以监管措施,让增发的货币流量脱虚入实便成为中国经济反弹与否的根本指标。

中共中央虽三令五申强调总体风险可控,但市场认为这番表述只是强调中国经济不至于发生系统失灵的“硬着陆”,但市场仍可能出现不少波折。

目前看来,中共中央正积极通过理清国内金融秩序的手段来抑制金融风险,但外部环境能见度不高,在外部风险可能出现共振的情况下,中南海仍将审慎确保政策工具掌握在手中。截至目前,中国的外汇存量占全球总量比重达28%,数量仍相对充足。不过,在跨境资本流动压力持续加剧的情况未出现缓和之际,中国仍面临不少的潜在风险。

为确保基本面长期向好以抑制外部风险波动,中国政府仍应妥善规划好手中外汇存量,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具有获利前瞻性的海外战略储备、一带一路建设投资。唯有确保经常账户盈余的稳定,中国政府才可能真正起到稳定总体环境的政策目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