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人民大会堂北大门通道发生过不少趣事 /

人民大会堂北大门这通道 发生过不少有趣故事

最近这两天,北京在开全国“两会”,有一个词很是火爆:部长通道。自昨天上午8时10分许,工信部部长苗圩第一个走上“部长通道”的发布席后,就持续不断地有部长在那里会见记者,发布新闻。

光是3月5日一天,就有工信部部长、国台办主任、发改委主任、工商总局局长、交通部长、农业部长、扶贫办主任、国家外汇局局长在那里接受了记者采访。什么是“部长通道”,为何部长会选择在这里发布消息?政已阅今天就来聊聊“部长通道”与记者之间的故事。

人民大会堂有个北大门

要聊“部长通道”,先要谈一下人民大会堂的门。

说起人民大会堂,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每年全国“两会”开幕时,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代表、委员,从天安门广场向西走来,沿着高高的台阶,一阶一阶往上走,走进一个巨大的门厅。这个大家熟悉的场景,其实发生在人民大会堂的东大门。很多人去参观人民大会堂,也是从东大门进的。

除了东大门,人民大会堂还有其它门:南大门、北大门和西门等。“部长通道”指的就是从北大门一段铺着地毯的通道。在两会时,部长们往往会从正对着长安街的北大门进去,走到中央大厅,再左拐,就进入几乎每个国人都熟悉的那个万人大会堂了。

人民大会堂结构图,其中深灰长条处为“部长通道”

部长通道有多长?这并没有一个准确数字,估计大约100多米。大家都知道: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要长一点,为336米,东西要短一点,为206米。“部长通道”是南北走向,大约有整个人民大会堂南北的三分之一左右。

根据现有的图纸资料,政已阅发现,在人民大会堂最初设计时,起先并没有准备开北门,后来图纸做了修改,才开了北大门。

“部长通道”是怎么来的?

最先发现“部长通道”妙用的,是地方媒体记者。

大约十多年前,电视、报纸在全国两会前后专访省部级干部的风气盛行。这些往往是中央级媒体,邀部长做访谈相对要容易一些,而地方媒体就缺少这方面的资源,很难请到人。于是,地方媒体就把目光盯住全国“两会”开会这个难得的时刻。

在“两会”中采访部长,其实也不那么容易,因为全国“两会”按照议程,分全体会议、代表团审议、小组审议等多种形式。审议往往在代表团驻地,部长们要听本代表团的发言,不大容易受邀出来接受采访。于是几次全体会议,就是比较好的机会,部长们基本会来参加大会,“部长通道”的妙用就被有些媒体的记者发现了。

最早时,在那里“拦部长”只能靠记者伺机拦截:先在人民大会堂北大门等着,见到有哪位部长出现了,上前拦住,边跟着他走,便提问几个预先备好的问题。部长们多数会认真回答,于是记者往往能得到一些独家新闻。渐渐地,到这里采访的记者越来越多。

这个从北大门进人民大会堂的通道,也因此有了高大上的名称:“部长通道”。

从偶然走向制度

自从“部长通道”的妙用被发现后,每到全国“两会”,媒体记者就会云集两处:东大门外,针对的是各地官员、知名代表委员;而在北大门,则主要是“拦部长”。

在传媒界,还曾流传着一个“拦部指南”:一般会由女性记者负责拦部长,因为通常男性对女性要客气一点,不会生硬拒绝,待部长拦住后,由伙伴再负责提问题。

部长通道及等候的媒体

这种“不邀而访”难免有些突兀,于是从2008年起,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开始在入场人员和采访记者之间拉起了隔离线,并邀请一些记者到隔离线内。不过隔离线往往用处不大,“拦部”行为仍然很普遍。

女记者在“部长通道”拦住部长

最“神奇”的人物,则是西南地区某商报的一名记者,曾经在一天之内在“部长通道”拦下了10余名部长:交通运输部部长、商务部部长、铁道部部长、住建部部长等,因此被戏称为“拦部姐”。

从2013年开始,“部长通道”升级换代。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设立了临时“部长发布台”,安放了音响,设置了方便摄影记者拍照的阶梯台。

新任商务部部长钟山昨天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

2016年“两会”之前,李克强总理给部长们下了道“命令”:“你们可不能记者一发问你就拱拱手一走了之,要把嘴巴张开,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这一年,有的部长未等记者提问,就走上来主动介绍情况;有的部长如果时间紧,来不及详答某些问题,会留下记者联系方式,后面再发去了书面回复;有的部长没被记者“喊名字”,主动称“希望大家多关注我们的工作”。

今年,在“部长通道”等候的记者可以通过扫二维码,将自己提问的问题,提前输入;而且多了一位专门为媒体“拦部长”、代为提问的“主持人”。这意味着持续十多年“靠记者拦部”的历史已经不再,部长在“部长通道”发布消息成为一项制度,也表明两会会风越来越开放务实。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