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不越俎代庖 李克强暗示中国入TPP传闻 /

不越俎代庖 李克强暗示中国入TPP传闻

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就任美国总统后,随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废除了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任内谈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以下简称TPP)。在被戏称为“群主自动退群”后,这个被誉为“21世纪贸易协议典范”的多边贸易协议陷入漂移状态。最近却有传闻指出,中国正积极同各成员国协商,试图取代美国担任TPP的“新群主”。

对于中国是否将越俎代庖,通过加入TPP来推动其大战略,各方意见纷呈。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中国正同日本就21世纪亚太贸易规范的制定争夺主导权,而TPP正是中国可以借力使力的一个新力矩;也有人认为,作为人民币全球化的契机,中国应通过TPP全方位的经贸规范重塑来扩大人民币在国外的需求。

针对眼前突如其来的机会之窗,李克强总理在方才结束的记者会上给出了具体答案。在接受美国彭博社(Bloomberg)记者提问时,李克强明确表示:“关于区域的自由贸易安排,涉及中国的,有条件的,我们持开放态度,愿意去进行推动。我们不会越俎代庖,不会超越区域去做不应是中国做的事情”。这番回答被解读为,中国不会为了美国牵头的TPP去做超过自己安排的事

李克强在方才结束的记者会上暗示中国在加入TPP一事上不越俎代庖(图源:新华社)

加入TPP的四大挑战

2015年10月,在奥巴马政府极力斡旋下,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12个成员国成功完成了TPP文本谈判。从所公布的文本来看,这份成员国遍及亚太地区、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多边自贸体制标准之高可说是超乎寻常。一般普遍认为,这是奥巴马政府推动亚太再平衡政策所使用的一项政策力矩。

从TPP公布条例来看,对中国而言,要想立刻加入TPP随即将面对四个主要挑战:一、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二、扩大投资范围许可与投资者保护机制设置;三、对国有企业进行限制;四、环境、劳工保护相关机制进一步完善

在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方面,所谓市场准入可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市场开放两个部分。对中国而言,在货物贸易上,中国已达到较大程度的贸易自由化;然而,在服务贸易 ——特别是金融业、电信业等敏感行业—— 开放上,中国政府显然是计划采取渐进式放松管制,而非是为了“毕其功于一役”的激进式松绑政策。

在中国政府积极松绑各项贸易限制的同时,针对TPP条例中允许外商100%拥有金融业(主要为保险)股权的“硬骨头”还是无法置之不理;此外,在TPP中对于提高电信、通信行业开放程度与市场透明度的要求,对中国政府来说也是一时半会间无法企及的难题

在扩大投资范围与投资者保护方面,TPP关于诉讼主体的规范与WTO所推动的争端解决机制有着本质性不同,对以WTO为贸易之锚的中国来说,要想在投资者保护上达到TPP要求首先得在相关领域内革自己的命

在TPP中,关于投资者保护的制度创新在于投资者-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ISDS)的设置。与WTO以国家为贸易实体的设置不同,在ISDS制度下,投资者可直接以投资东道国违反TPP规章为由向东道国提起诉讼。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在WTO框架下已成为全球贸易战的主要矛头,若贸然加入TPP将进一步降低企业对于中国提起诉讼的门槛,不仅无助于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反倒可能因认识分歧加剧而陷入动辄得咎的困境。

再则,在限制国企方面,中国也将遇到结构性制约。在《18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句话也可解读为“市场在当前资源配置中尚未占有决定性位置”,这也表示由国家行政体系延伸出来的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仍旧占有支配性地位。

虽然降低国有经济在市场中的地位与中国政府所推动的国企改革路径不谋而合,但并不意味着中国需要顺着外国制定的议程与步伐向前推进。

最后,在环境与劳工保护方面所提列的条文也让中国面临诸多限制。对主导此条文的美国而言,为了让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因而主张将劳动、环境要素加入成本之中

在中国,尽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但环境并未作为要素反映在生产过程中,环境问责机制也相对欠缺。对于劳工问题,中国虽实施了《劳动法》并建立了劳动仲裁制度,但是劳工被侵权现象仍非常普遍。

中国无需趟TPP浑水

对经济发展尚处于粗放向集约方向发展的中国而言,TPP虽说为中国政府推动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极佳的改革指南,但若因此贸然跳下去“当群主”未必符合当前中国政府推动的改革步伐与路径。

此外,为了积极同TPP就贸易准则展开竞争,中国也同东盟合作提出了“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作为新的经贸准则规范。在东盟主导,中国积极响应下,RCEP已建立起以东盟10国+6的巨大经济规模。与TPP相比,RCEP对区域经贸规范的话语权可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则,对中国而言,为了同TPP较劲,中国力推RCEP作为中国在区域贸易规则的力矩。然而,在美国片面退出TPP后,如果中国贸然以局外人身份前进主导TPP进程,在RCEP成员国眼中,中国的江湖道义总有几分“不靠谱”的味道

不可否认的是,TPP的高水平规范是中国持续深化改革的指引,但中国不应在美、日等国制定的议程规范下自降身段加入TPP。此外,随着英国脱欧、美国退出TPP,当前全球自由贸易出现了“高标准双边自贸协议、低标准区域贸易协议”的势头。对中国而言,在RECP框架下,中国已同各方在自由贸易标准的制定上取得诸多共识,没必要舍近求远去为“望之俨然”的TPP当群主。

在记者会上,李克强已经明确地表示中国立场,即:中国支持全球化持续、有序的推动,但中国也拒绝“越俎代庖”。虽然没明说拒绝加入TPP,但显然,中国对这个美国对中国进行“再平衡”的力矩没多大兴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