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为何港媒要即时事实核查特首选举论坛 /

观察:为何港媒要即时事实核查特首选举论坛?

三名特首候选人同场出席选举论坛时针锋相对。

香港行政长官选举将在3月26日举行,此前三名候选人林郑月娥﹑曾俊华及胡国兴皆同场出席特首论坛。

多间香港媒体尝试仿效美国媒体报道总统选举般,即时事实核查(Fact Check)候选人发表的言论,发现部份候选人连基本资料也搞不清,或是有误导的成份。

BBC中文网访问了香港新闻媒体工作者,他们表示在“语言伪术”横行的情况下,即时事实核查变得更为重要,有一定的市场。

香港浸会大学高级讲师吕秉权对BBC中文网表示,媒体要投放大量人力物力去做即时事实核查并不容易,而今次新媒体在这方面明显较传统媒体优胜。

端传媒记者一边看直播,一边埋首作即时事实核查报道。

端传媒首席记者赵燕婷对BBC中文网表示,就特首论坛即时事实查核报道的想法源自美国总统大选,她认为新媒体需要以创新的方法,才能在众多媒体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她本来预期香港政治人物“不会像特朗普般”说谎,起初担心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以“查证”,一度不想在论坛前于社交网站作预告,但最后结果是“想不到真的这么多东西可以查证”。

她表示,虽然香港普通市民无法参与投票,但不代表候选人可以随意敷衍市民,而目前香港社会,包括立法会,讨论议题时都是“凭印象说话”,应该“回归事实”,不要让错误的印象传播出去。

端传媒请来十多名不同范畴的专家同时收看直播,当专家察觉候选人的对话有问题时,便会由记者翻查资料。她坦言记者未必有能力辨别出哪一些言论有可疑之处,需要对政策十分熟悉的人。

端传媒的报道中,针对曾俊华的事实查核方面数字较少,林郑月娥则明显较多。

例如林郑月娥表示为了省钱,“连政治助理都没有聘请”,端传媒则报道,她上任时请聘用政治助理张秀丽;林郑月娥又提到居屋资产上限只是5万多港元,但事实上是85万元。

端传媒亦就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称香港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查证,指“金融中心指数”去年4月公布的排名,香港排行第四。

赵燕婷透露,在首次三人同台互相质询的论坛中,已发现有关情况,于之后的论坛,同事刻意多加留意曾俊华的言论,但最后仍然是林郑月娥被查核的次数较多。

她分析认为,林郑月娥较多提及具体数据及资料,容易去查证,惟曾俊华发表的则是理念性的言论,例如呼吁社会团结﹑修补社会撕裂等等,这些都很难作事实核查。

一般而言,媒体的事实核查分开两大类,一种是事实上的错误陈述,另一种是补充资料让公众参考和更全面了解候选人所讨论的议题。

赵燕婷表示,读者未必全面了解候选人提及的政策﹑专用词语,而候选人的言论有时亦比较虚,例如他们有时候用“大部分人”,并没有具体数字作基础,所以资料补充同样重要。

赵燕婷说,端传媒在这系列的报道点击率“非常之好﹑效果出乎意料地好”,相信是因为网民对这种报道有新鲜感,会在社交网站分享。

不过其他媒体加入竞争,之后的论坛没有传统媒体作直播,点击率则略有退步。

香港01出动约20人作特首论坛即时事实核查报道。

香港01负责特首论坛即时事实核查报道的采访主任蔡传威对BBC中文网表示,眼见其他组织及媒体做得不错,在多名同事主动提出下,决定也作出尝试。

他透露,整个团队为约20人,来自不同的部门,为了这个即时报道,他们此前更曾彩排一次,以确保运作畅顺。

他们由4名较资深的同事,负责细听候选人的说话,一听到有可疑之处,便分派记者立即查证。

每名记者都会同时把论坛录音,方便翻听,并在互联网搜寻器﹑一些新闻资料库与政府及各机构的公开资料,找出相关数据与资料撰写报道。

但要察觉哪一句有可疑并不容易,要依靠记者的触觉。

蔡传威表示,每当听到候选人说“他是唯一一个……”或是“他从来没有……”都会“竖起耳朵”,认为这或许需要查证。

有别于端传媒,香港01没有寻找这么多专家。

他认为即时事实核查中,时间紧迫是最大的挑战,需要一些对公共事务十分熟悉的“活字典”,才能够应付。

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甚至在论坛还在进行中便有相应报道,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点击率,在论坛后,记者亦可追问候选人为何事实有误。

蔡传威举例指,林郑月娥表示政府司局长落区“完全无警察安排”,但香港01发现政府官员落区多次要警方布防,令林郑月娥要在论坛后解画,称是“现时竞选活动”没有警察协助。

蔡传威认为各个媒体进行事实查证是好事,可以减少官员的“语言伪术”,提高市民的知情权,未来希望加强与网民一同作事实核查,令这方面的工作更有效率。

吕秉权在Facebook的帖文得到逾万个"赞好"和"笑脸"。

香港浸会大学高级讲师吕秉权表示,事实核查是人力密集的工作,要做到每一句“算死草”地查证并不容易,虽然传统媒体就个别议题亦会进行查证,但今次新媒体“做得好很多”。他自己亦在社交网站示范了事实核查报道,以中国主席习近平的桌面,回应林郑月娥称对手曾俊华桌面“好干净”﹑暗讽对手工作能力的说话。

在中国采访经验丰富的吕秉权表示,他并非刻意这样做,只是凑巧想起习近平也是出名桌面整洁,并引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说过,习近平要求“案无积卷﹑事不过夜”。

吕秉权说,民众听政治人物说话,一般会假定了这些人物的诚信。

“但在美国总统选举,以及香港政客的语言伪术的情况下,加深了公众对政客的一定怀疑,但民众不会有时间去查证,媒体便担当这重要的角色。”他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