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教育部官员对抗审查 中共狠刹造假之风 /

教育部官员对抗审查 中共狠刹造假之风

近日,中共官场开启了一场“打假”行动。继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两会上批评辽宁省数据造假事件后,中纪委通告显示,日前教育部8名局级官员因提供虚假情况被处分。评论认为,虚假之风可以被视为是官场的另一种腐败,不仅影响了政府公信力,政绩造假还会影响决策部门的结论,危害极大。

3月23日,据《中纪委机关报》报道,近日,教育部党组、驻教育部纪检组对18名局级官员的函询回复情况抽查核实后进行了处理。其中,8人因未如实向组织说明情况和问题,甚至提供虚假情况、对抗组织审查,受到严肃处理,2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1人被免去校级领导职务。

通告详细列举了部分官员存在的问题:态度不端正。有的人直接以“纯属诬陷”或“不属实”简单予以否定;有的故意拖延回复时间。更为严重的是,个别领导干部虚构事实、对抗组织审查。在回复函询时向组织提供虚假情况,甚至在组织约谈、调查过程中与相关人员串供或伪造、销毁、转移、隐匿证据。

近来,在中共官场内,如此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造假情况屡见不鲜。从3月21日开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一次污染天气过程。但是,中国环保部通报称,此次污染过程中,河南省安阳、郑州一带是最先发起点,不仅如此,安阳还是重污染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

两会期间,习近平“查刹”官场弄虚作假风气(图源:新华社)

环保部披露,在2017年第一季度专项督查中发现,安阳市有企业违法排污,有企业在线监控数据造假,有政府环保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等。

在稍早前的两会上,习近平也曾批评了数据造假问题。3月7日,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审议时透露,有一个镇,一年财政收入160万元,最后报成2,900多万元。一个市,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81家,却上报成1,600多家。

习近平在会上表示,此风不可长,必须坚决刹住。“要把数字誊清见底,排除水分,挤干水分,虽然你们拿出来的这个数字好像不太好看,但是我觉得实际上很好看,它是一个光明磊落的数字。”

可以发现,在经济状况不好的地区,达不到经济目标,官员为了政绩就会造假做出一份漂亮的数据单,这种情况在中国官场十分普遍。分析认为,数据造假根源在于官员“政绩观”的扭曲。民间舆论场有一幅讽刺官员造假的趣味对联,上联是"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是"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是"数字出官,官出数字"。

诚然,在一些官员看来,维持 GDP是保“乌纱帽”的主要手段。这也源于中共长久以来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有关。即唯“政绩”论英雄。这种谁的数字大就用谁、提拔谁用人导向,是“官员造假”的根源。

政绩上弄虚作假可以被视为是官场的另一种腐败,危害极大。不仅仅极大程度上的影响了政府公信力,数据造假还会影响决策部门的结论,数据不准确就会影响经济决策。

数据造假不只是政绩观的偏差,也是官员政治品质的丧失。2016年12月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表示:“地方政府统计数据造假事件时有发生”。这也是宁吉喆撰文后首次有地方政府公开承认数据造假,在中国经济持续下行之际,各界都密切关注中国政府公布的经济指标,但随着统计数据造假浮上台面,如何重建外界信任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新挑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