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蔡英文“自我矮化”讨好日本 /

中共党报:蔡英文“自我矮化”讨好日本

最近一段时间,日本与台湾的关系不时出现“升级”现象。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直接刊文指出,看似亲密无间,实则各怀鬼胎。蔡英文“自我矮化”与讨好式的“亲日”思维与政策导向,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日交流与合作,但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这篇题为《台当局“联日抗中”终将白忙》的文章指出,3月底,日本总务副大臣赤间二郎赴台活动,这是“日台断交”后最高级别的日本政府官员公开赴台。再如,日本对台交流机构“公益财团法人交流协会”已经更名为“日本台湾交流协会”,台湾对日交流机构“亚东关系协会”也将改名为“台湾日本关系协会”。

类似的“升格”与“正名”,都让绿营大为兴奋,声称是“大突破”。台外事部门负责人李大维也认为显现了“台日关系”的“正向发展动能”云云。但台湾联合新闻网的评论非常冷静,认为这一切仅仅是“一场政治烟火”。

文章提到,台日关系升温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早在蔡英文上台前,台日就签署了包括渔业协议等13项协议。民进党执政后,双方又签署台日语言教育和产品安全领域两项交流合作备忘录。台湾海军试图从日本购买封存的“春潮”级或“亲潮”级潜艇。凡此种种,从政治连结、军事情报、经济协议、旅游往来诸方面,台日之间眉来眼去的事情真不少。

2016年12月,数千民众抗议民进党当局有关日本核灾地区食品进口政策(图源:中央社)

文章强调,台湾某些人其实患了政治上的“选择性失明症”。从现实面来看,台日之间绝非岁月静好、浓情蜜意的和谐关系。目前双方也有很深的利益冲突,台湾当局的很多做法不过是“与虎谋皮”。

首先,在台湾岛内民意的强大压力下,蔡当局迟迟未能解禁福岛核灾食品进口,反而让食品输入问题扩大为“反日”的政治议题,这让安倍政府颇有怨言。其次,之前民进党敲锣打鼓的“台日海洋事务合作会议”,也因为日本政府在冲之鸟“主权”问题上寸步不让,只能退缩回到马英九时期的“台日渔业会议”。第三,民进党当局非常希望和日本签署经济伙伴协议,但日方仅表达愿和台湾建构全面性经贸关系的立场。这些,都让想积极拉抬“台日关系”的蔡当局备感头痛。

文章最后称,蔡英文“自我矮化”与讨好式的“亲日”思维与政策导向,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日交流与合作,但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因为这种合作面临诸多困难,难以突破既有国际格局与中日关系中的“一中框架”。毕竟,台湾问题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早已经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