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台青年用脚投票 蔡英文拼经济不及格 /

台青年用脚投票 蔡英文拼经济不及格

台湾1111人力机构表示,针对35岁以下上班族进行调查,超过7成7的受访上班族有意前往海外工作,包含3.4%正在海外工作。越来越多的台湾年青人毕业后选择海外就业,其中,包括东南亚、中国大陆都是台湾青年选择海外就业的主要目的地。

在蔡英文上任之初便明确表示将积极改善日渐恶化的就业环境,其中最主要的一项目标便是提高台湾年青人薪资水平。然而,台湾岛内政治生态持续恶化,经济形势未出现好转迹象,在蔡英文政府上任届满一周年前夕,年青人才外流也给台湾经济释放出新的信号。

台湾经济产业空洞严重(图源:中央社)

台湾人力资源缺口全球领先

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2021年国际人才报告,台湾人才外流世界第一。其中专业人才外移占外移人口61.1%,意思是说,每10个外流人才,就有6个人是专业人才。台湾成为人才输出国有许多原因,除了台湾本地经济低气压的影响、两岸陆客减少、两岸关系恶化,政府却没有介入的改革角色,那未来台湾人才的的竞争力在哪里?

同时,人才流失”这个问题,引起的“西向工作”对台湾青年则有相当的吸引力,许多台湾年轻人都提到“西向工作”主要是汲取国际经验的跳板,反射出台湾边缘及闭锁的现况,其典型表现是,蔡政府任期将满一周年,支持率民调跌32.2个百分点,最终仍然束手无策。蔡政府的政治迷思与其发展模式及由此产生逐渐冷冻的两岸政治关系。

产业空洞问题持续深化

长期以来,台湾经济面临了严重的“五缺七低”问题,产业环境面临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投资环境的水价低、电价低、油价低、税率低、利率低、汇率低以及工资都低。

产业空洞化导致经济形势未见好转,台湾的低物价低工资导致人力资源供不应求,且供给太多就不会思考效率面的提升,因此政府应该要做供需平衡,若生产要素成本永远这么低,经济成长率也不可能提升。

过去台湾政府都是以低生产要素成本补贴产业导致产业外流严重,产业空洞化的情势应该加以政策转型,生产要素成本应该回到应有水平,或减少补贴,把资源转移到创新、提升效率,促进产业升级,才能提升经济成长率,吸引更多有竞争力的人才。

政府政策问题持续分化

目前,蔡政府头疼的一例一休也好,也就是一例假日可补贴上班,一休息日;台公务员年金改革也罢,同性婚姻合法化、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等议题分化,对蔡政府的民调影响清晰可见,甚至连民进党内部对此也多所质疑。政治环境不稳,则经济环境不稳,台湾政治矛盾更集中体现在“亲中”与“台独”势力的泾渭分明之上。

而台湾青年人才逐步流失,台湾政府教育体制改革也未能跟上经济发展需要。过多的投注在高等教育领域,却忽略了技职教育的发展也进一步让人力资源失衡现象加剧。也因此,虽然持续投注大量的教育资源,却导致台湾人才将教育视为廉价资源,于是,人才纷纷前往海外国际,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两岸冰冻及长期的仇恨教育之下,经济现实的考虑正在改变政治的风向;台湾年轻人的海外奋斗以及对于的企业出海发展的担忧,最后台湾政府将可能会因此错估人才的重要性,而面临更强烈的竞争,当台湾知名企业逐渐没落,台湾年轻世代要的是什么?执政当局需要好好思考。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