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28周年又陷僵局 为什么六四被遗忘 /

28周年又陷僵局 为什么六四被遗忘

2017年6月4日,是1989年发生的“六四事件”28周年。这是一个影响到中国历史走向的事件,在时隔将近30年时间的当下,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有关声音在大陆已经渐至不可闻,在海外亦明显减弱。尽管如此,其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却是不能无视和忘记的。

类似的场景 细微的变化

“六四事件”28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内外又呈现出了与往年类似的景象,或者说是僵局。一方面,中国大陆之外则高声呼吁平反。另一方面,中国大陆似乎是不动如山,当局加强管控。

6月1日,“天安门母亲”群体发布“六四”惨案28周年祭文》,要求政府就“六四”事件进行重新评价。

一些西方组织和媒体也于此时加入批评中国政府的阵营。比如,被认为具有较明显意识形态倾向的人权组织“人权观察”在其中文网站发表纪念文章,题目是《中国应负起六四屠杀责任》。《纽约时报》等媒体则通过发表历史照片、采访亲历者回忆等方式进行报道。类似的方式在往年也十分常见。

中国大陆也延续了往年的应对方式。据报道,天安门母亲的代表尤维洁已被公安带到河北旅游。高瑜也表示,她被国保带到一个远离北京的地方,不过她未透露具体是在何处。经常就“六四”发言的鲍彤则被要求在此期间不要谈相关问题或接受媒体采访。

在这些熟悉的操作和事件背后,与往年相比,这一年“六四”纪念日也有一些不同。

八九民运中为世人所知的一批民运领袖,在“六四事件”后许多年一直受到媒体的关注。如今,只有王丹、吾尔开希等少数几个人还能时常出现在舆论中。

近期媒体报道,香港支联会在2017年“六四事件”28周年前一个星期日(5月28日)举办大游行,主办方称有1,000人参与,人数创9年来新低。这也反映了中共十八大后近几年“六四”话题热度迅速降温的现实。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近日第25次公布“六四”香港民调显示,支持平反“六四”有55%,较2016年少4%;不支持的有27%,升7%。认为当年北京学生做法正确的有46%,而认为错误的22%,较去年多了3个百分点,是调查以来的新高。

这一结果也与舆论中所称香港年轻人淡漠“六四”的说法比较相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何第28年的“六四”周年纪念日有些“安静”。

2017年6月4日晚,香港支联会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六四烛光集会,图为公园内的民主女神雕像(图源:Reuters/VCG)

“六四”周年为何有些“安静”?

分析人士表示,2017年“六四事件”纪念日比以往显得更为“安静”,背后有着很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1989年“六四事件”发生时距离现今已经将近30年时间。伴随着时间消逝,尤其是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尤甚,并且是一种飞跃式前进的变化。而历史则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其二,30年的时间已经足以改换一代人。无论是中共方面还是当时的民运人人士,“六四事件”亲历者都渐老去,一些曾经坚持的追去,也随之淡化。尤其是“六四事件”发生之时逃到海外的一些民运领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媒体的聚焦和追捧,其中一些人被视为反抗中国暴政的旗帜性人物。不过如今出现了“海外民运已死”的现象,民运领袖们在近几年已经很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其三,“六四事件”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压制与之有关的言论,特别是在每年的6月4日前后。中共十八大后,这种管控思维和压制力度并未降低,而且经过对中国意识形态舆论场的整顿规范之后,在大陆慢几乎已经很难听到有关“六四”的声音。

其四,香港在1989年曾经热切支持北京的学生运动,“六四事件”后每年都会为“平反六四”呐喊,是中国大陆以外最关注“六四事件”的地方。然而,现今香港本土意识兴起,一些港人尤其是年轻世代,试图与六四切割,每年六四游行的人数愈来愈少对“六四事件”的关注度明显下降。这被认为是近两年“六四降温”重要原因。

应当履行的历史责任

尽管如此,历史争议久拖不决,将会一直受其挑战,并导致执政资源的消耗,而且不能自信地面对自己的历史。如今“六四”热度的降温,也为稳妥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比较适宜的外部环境。

习近平的时代面临着比毛、邓、江、胡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局面,并且表现出了不受历史制约的反思精神。如果能够直面“六四”等历史遗留问题,不仅有助于破解围绕历史争议所形成的政治僵局,避免再犯错误,也体现了一种对以往有所承担、对未来勇于开拓的政治自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