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序幕刚刚拉开 中国房地产真要变天了! /

大陆热帖序幕刚刚拉开 中国房地产真要变天了!

近日

万达+融创+富力的交易在行业和市场中抄的沸沸扬扬

在大家依旧沉醉于讨论:

到底是“清华北大还是胆大”的同时

另一则消息也在持续的刷屏:

国家住建部连同发改委等九大部门发布通知

要求:

在人口净流入大中城市

加快发展房屋租赁市场

并将深圳+广州+杭州+南京等12个人口净流入城市

纳入首批住房租赁试点。

而在近期

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相继推出持有型供地拍卖

广州更是“提前”出台租售同权政策

积极响应国家的倡议。

其实

无论是从发文的“阵容”

还是政策落地之“广度”

显然

这不是一个应急性的临时举措

也非一个头脑发热的草率决定。

瑞先生认为:

相对于王健林的离场和孙宏斌的勇进

国家大力发展租赁市场

作为一个真正具备“长效机制”特征的制度安排影响无疑要更加巨大和深远

也将真正

拉开楼市下半场的序幕:

众所周知

1998年的房改

是中国商品房市场其后近30年高速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根源

福利分房的寿终正寝

让“市场”成为市民新增住房需求的几乎唯一通道

这不仅让房地产

逐步成为大到不能倒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也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感提升的双刃剑。

在这个过程中

地方政府成为房地产市场发展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在享受卖地和税收双重楼市红利的同时

应该承担的保障房体系建立却乏善可陈

与此同时

房地产在有产和无产者之间构筑起越来越巨大的财富和权利鸿沟

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致命稻草。

而这样的制度安排

也为多年来一轮又一轮楼市调控落下了病根:

一方面

房地产是地方政府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钱袋子

楼市调控地方政府利益首当其冲

这如何下得了手?

另一方面

虽然理论上政府可以通过土地阀门

去调控市场供应

但因为错综复杂的政商关系和土地市场

供应侧主动权实际上掌握在发展商手中

政府缺乏调控所需的对冲“筹码”

如何获得主动权?

既缺乏诚意

也缺少手段

这就造成了近年楼市调控的各种乱象:

一言堂+ 一刀切+ 一阵风……

以及越调越张的市场怪圈。

因此

这次政府高调发力租赁市场

或者可以视为真正建立楼市长效机制的重要开端:

从居住有其屋

向居者居其屋的制度性变化。

租售并举

或可视为商品房+保障房两条腿走路现阶段的折中方案

一方面

租赁的方式

可以有效降低政府住房保障体系直接投入的资金和资源压力

也暂时回避户籍制度+社保制度等改制难题

并将楼市周期性变化对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

另一方面

有助政府大力度的获取楼市的存量筹码

从而将房地产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本次租赁市场发展中

国企再度被委以重任

这并不奇怪

一方面

国企作为共和国和地方政府的长子

自然有责任也有能力在未来积极承担起“保障房”体系的供应角色

所谓“父债子还”也天公地义;

另一方面

国企主导租赁市场

显然也更有利于存量房筹码紧紧掌握在政府手中

成为稳定楼市的有力利器。

再者

在后续政策落地中

大量产权模糊的集体用地以纳入租赁市场的方式

释放“存量效能”

实现“和平演变”

这样的肥水

显然不能流到外人的田里。

至于大力发展租赁房市场

资金从哪里来?

通知已经说得很清楚:

金融政策倾斜和支持。

这确实是“高招”:

一方面

政府从房地产市场中的获利方式丝毫不受影响

一方面

政府和国企将轻而易举的获得大量的存量资产。

当前

中国人均用房面积已高达40平方米

超过了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平

并且随着人口红利峰值的到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减速

存量市场

将会成为房地产真正的主战场。

按目前的制度安排

国企在土地和资金上获得更大的优势和便利

势必成为存量市场中绝对的主角

并通过自主交易平台

获得进一步的垄断性优势

这和当下各个领域的“主旋律”

显然也是极其一致的。

对民企来说

万达“被去杠杆”融创被“排查风险”或许仅仅只是开始

未来在资本市场上

民企将极其可能集体沦为“二等公民”。

过去三十年

住房市场化的变革

让民企获得了历史性的巨大的相对公平的发展机遇

依托高杠杆的发展模式

成就了万达碧桂园恒大等大批巨无霸民营房企

创造了大量的显形的隐形的地产富豪

但不得不说:

这样的黄金时代

真的结束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