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普通话南下为何成“眼中钉”? /

香港:普通话南下为何成“眼中钉”?

香港,粤普之争永远是个热门话题。像许多本土文化强势的地区一样,在香港的社交网络上扛起“撑粤语”的大旗总能一呼百应。但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香港对于英、日、韩等许多外来语言文化接受程度都非常高,甚至愿意主动学习,但唯独对普通话冷眼相看,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抵触情绪。这从近年来香港本地学校推行“普教中”(普通话教授中文科)备受非议,便可见一斑。

在港推行普通话为何成为部分反对派的“眼中钉”?这要从陆港两地近年来的关系变化说起。

科大生批普通话教中文(图源:科大行动脸书)

香港早年曾是整个大中华地区的文化先锋。粤语金曲风靡大江南北,大陆青年人亦学唱《海阔天空》;如今时光流转,随着大陆市场的开放,香港歌手北上唱国语歌吸引听众也成为常事。而港产电影也渐渐走上陆港合拍之路,普通话开始作为一种新的元素在文化产品中出现。这种流行文化趋势容易令人感到广东话在中国大陆的地位今时不同往昔,似乎逐渐被边缘化。港人或多或少对此感到些许失落,亦认为有必要更加珍视并“保卫”本土语言。或许这也成为多数港人对普通话冷淡的一个原因。

不但如此,香港在地理位置上与深圳不过一河之隔,在中国大陆强势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汹涌而至的大陆游客带来的交通压力、混杂其中的水货客问题,产线北移导致本地产业空心化等都令香港首当其冲。虽然两地经济融合令不少商家受益,但却造成普通百姓生活不便,更要直面陆港融合过程中大大小小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挣拗。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港人难免对大陆持负面态度。而普通话作为大陆的一个文化符号,也自然被许多港人一并贴上负面标签。

另外,由于陆港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普通话在金融、贸易、服务业等领域地位上升。在许多行业,普通话与英文一样成为一种必须具备的职场技能,这或许令从小接受英文和广东话教育的港人一时难以适应。尽管绝大多数香港本地人在日常生活中仍使用广东话,但普通话在香港职场中得到更多运用,有些公司亦会为本地员工开设普通话班,方便员工更多与大陆人员展开业务交流。这在客观上予人一种普通话与广东话此消彼长的印象。

其实,早年香港沦为外埠,相信本土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也并非一蹴而就。那些东西方之间的语言文化冲突,不过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被人们淡忘了而已。百年过后,今日香港已形成了华洋混杂的独特城市文化,多数港人都能在英文和广东话之间切换自如,本土语言并未因外语的推广而消失。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广东话和普通话之“争”不过是一些政客和媒体拿来炒作的议题。

香港回归中国20年,与其百年殖民历史相比,时间尚短,陆港两地文化差异大,仍处于磨合期。要多数人认识到普通话和广东话其实并非敌进我退 ,而是可以像英语和广东话一样并行不悖、和谐共处或许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