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8公里内不要钱?宁波“共享大巴被叫 /

8公里内不要钱?宁波“共享大巴”被紧急叫停

共享经济的新业态频出。据浙江日报社微信公号“浙里宁波”11月24日报道,最近在宁波街头,又出现了一种共享经济新模式,大巴车也可以共享了。据说,乘坐8公里以内都不要钱。

城市最后一公里的痛点,不花钱就能解决?天下当然没有这等好事。23日,酉巴巴出行平台因涉嫌非法营运被宁波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叫停,该公司CEO庄启达也表示,“其实在项目上线之前,我们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该来的迟早会来。”

还有这等好事?

“浙里宁波”报道称,运营共享大巴车“酉巴巴”的是一家叫做宁波酉酉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位于宁波江北区正和电商园。企业负责人庄启达告诉记者,目前,运行在宁波街头已经有5辆共享大巴,到今年年底将增加到20辆。

共享大巴简单实惠。从宁波南部商务区到江北正和电商园,如果打车的话大概要40多元,乘坐酉巴巴只需五六元钱。每位成功预约的乘客需支付48元押金,乘务员扫码上车,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服务结束后,可以即时退还押金。

但是,这个号称作“永久免费大巴”的酉巴巴出行平台昨日却被宁波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叫停,原因是该平台所属车辆均未取得客车营运资质。尽管管理部门对该平台相关负责人进行过两次约谈,要求平台根据相关条例规定,办理相应申请,或选择正规有资质的运输企业及车辆经营进行合作,平台也回复愿意接受整改,但违法经营活动依旧进行。

图片来源:东方网

非法营运不安全,押金模式跑路多

宁波市运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首先,非法营运车辆上路,乘客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由于大巴车上乘客众多,一旦造成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其次,该平台采取押金模式,介于目前共享出行平台跑路事件增多,消费者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还有一点就是平台宣称的8公里免费,超过部分收费等规则,容易引发纠纷。

“我们认为,这种未经政府部门批准,擅自以所谓共享大巴、永久免费名义,实际从事运输经营形式,是违法的,我们将坚决制止取缔。”市运管局分管客运安全的钟副局长说。

另据东方网11月25日报道,按照“共享大巴”运营方的解释,“是用免费出行的方式来做这件事。提供信息,收取信息服务费,并不是车费。你可以理解成这是在打擦边球。”但所谓擦边球是这个球还没离开桌边,还在规则范围内。而“共享大巴”不过是把收取车费换成了收取信息费,是新瓶装旧酒,是伪创新,这和一家旅游客运公司没什么区别,是打着创新的幌子逃避监管。

中国宁波网也报道称,除了缺少相关运输经营资质外,在主管部门看来,酉巴巴“8公里内永久免费”更多的是一种噱头,目的是博取眼球,抢占市场。因为该公司目前的试运营情况,线路普遍超过8公里。

采用正规公交车辆运营的网约公交车项目就得到了管理部门的鼓励

因此,交通管理部门对平台运营行为进行叫停,并将观察平台下一步行动,必要时将依法依规,对其进行相应执法及处罚

鼓励创新,但要合乎规定

“浙里宁波”报道称,事实上,经过这些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交通管理部门目前对于出行领域的创业创新项目,也开明了许多,更多倾向于持支持态度。市运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多次提到了“审慎包容”一词,但由于客运,尤其是大客车、公交客运涉及到众多乘客的人身安全,国内类似的安全事故也足够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因此,开展这样的业务一个重要前提是要严格依法依规。

比如前些天媒体报道的,宁波一些地铁站到软件园、研发园的网约公交车项目,平台选择是正规有资质的公交企业,采用的是符合规定的运营车辆及驾驶员,严格开行经过审批的线路,这就得到了管理部门的鼓励和支持。据了解,目前这一项目,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及平台企业都在积极跟进,探索创新模式,力求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方便市民安全出行。

有业内人士也指出,移动出行概念火爆的当下,共享大巴其实并非新生事物,虽说其解决了一些城市出行中的痛点,但公交运营投入成本巨大,在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的前提下,此类经营行为往往在一阵风后就难以为继,国内一些城市曾经出现过的“共享大巴”运营均不理想,有些中途就退出了市场,而这样一来,就搅动了正常的公交行业运营市场稳定,反而对市民出行带来困扰,因此,作为普通乘客,应该理性的看待这一问题。

宁波市客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也说,宁波公交客运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公交运营模式,对于确实需要公交出行或覆盖不足区域,管理部门会根据反馈意见,在进行线路勘探,并将视情况推出相关公交线路,以方便市民出行。

东方网则表示,在一个规则内,监管部门并非没有弱点和缺点,也并非就没有漏洞,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监督,促使监管部门改正缺点堵住漏洞,让所有人和企业共享公平公正,而不是瞅着监管部门的弱点和漏洞先赚一回便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共享首先是公平公正的共享,而不是游离于法规之外的吃小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