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商店陆续开张 把美国甩身后?
微信支付无人快闪店。(图片来源:俄罗斯卫星网)
参考消息网2月4日报道 俄媒称,腾讯公司在上海开设的微信支付无人快闪店就其访问量而言已经超过“亚马逊尝试”超市(Amazon Go)。开业近两天,顾客人数就已高达3万人。这远比美国多得多。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近日来到了这个“未来商店”,并同顾客进行了交流。
据俄罗斯卫星网1月31日报道,进入商店需先用手机扫描入口门上的二维码,这样就可打开一个专门的微信支付标签,进而可以进行自动支付。这样做是为了确保顾客手机里安装有必要的软件,以便接下来购买商品。如果一切顺利,门就会打开。接下来就是逛商店,挑选商品,并把它们放到购物篮里。出来时每位顾客要在一个专门的框架内站几秒(就像在机场过安检),框架可以自动识别商品上所有RFID标签(射频识别),形成一个电子发票。接下来顾客扫描出口门上的二维码。支付自动完成后,门自己打开。
报道称,无人店开张头几天没有出现任何意外,这也在情理之中。首先,中国是全球最大移动支付市场,其交易规模去年已近150万亿人民币。与西方许多国家人们使用信用卡的习惯不同,大多数中国人利用支付宝或微信完成支付。要想支付,不管是在精品店、饭店还是在菜市场、小摊上,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可完成支付。可见,中国人早就具备了“智能商店”工作的必要支付手段和习惯。
第二,由于没有了售货员的“推销”,顾客可以在无人店里自己静心选择商品。都市人劳累一天后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份安静,所以从心理角度看,来到这样的商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位“微生活”顾客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我就是不喜欢被售货人员跟着,自己喜欢什么扫一扫就好了,不用有个人跟在后面跟你讲,那样就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了。”
不过报道称,商店的商品品种倒不是很多,主要都是一些小饰物,比如纪念品、USB装饰灯、杯托、笔记本等。商品主要面向年轻人。报道解释称,其实他们有时也并不需要太多品种,不像对待新技术产品那样。
这家无人店的店主说,“目前我们这个easy购的模式在上海才开始,但是在广州和中山已经发展了很多个店,而且这间是无人的快闪店。”
报道称,那些最近到过中国大城市的人或许很难理解西雅图Amazon Go首家无人店引起的恐慌,毕竟中国无人店开张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亚马逊无人店引起的恐慌当真只是因为新商业模式带来的震撼?中国在开设无人店方面已经超越美国了吗?
实际上,问题就在于这些无人店在采用哪种技术来确保运转。例如,缤果盒子的顾客要把商品放到一个专门的扫描装置里,后者可以识别RFID标签,然后借助移动软件完成支付,取走商品。“微生活”的新无人店则只要通过一个专门的框架就可以完成扫码,用不着把商品拿出来。而苏宁电器的系统更先进,只要用专门的应用软件扫描一次自己的脸,就可把该图像与电子钱包绑在一起;也可以无需移动设备就能自由进入商店:面部识别系统本身就可认定该客户,离开商店时也可刷“脸”支付。
不过,这些中国商店里的商品都要先贴上RFID标签,否则系统就不能识别商品。但在Amazon Go就不需要这种标签,顾客可以马上把商品放到自己的购物袋里,因为每次从货架上取下商品时,它就自动被放到亚马逊在线购物篮里,如果顾客又把商品放回原处,它也会被自动删除。
货架上的数百个摄像头里有视觉追踪系统,它们根据机器学习技术进行工作,本身就可识别每种取下或被放回的商品。要完成支付,只要出商店时经过旋转门,数额就会自动从电子钱包扣除。如果电子钱包里的钱不够,旋转门就不会开,需要给钱包充值,或者放弃此次购物。《纽约时报》记者曾在Amazon Go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过一次试验,他把商品放进了购物袋里,接着又夹在胳膊下想出去,但旋转门不让他出去。
报道认为,一方面,亚马逊使用的技术实际上更先进;另一方面,它的经济前景还不明朗。或许,贴RFID标签要便宜得多。不过,中国巨头打算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技术,最终还是会放弃RFID标签。这是对亚马逊的严峻挑战。根据IHS马基特公司研究机构的数据,中国目前就已占全球机器学习技术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