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去杠杆保增长中国虎争 李克强释信号 /

去杠杆保增长中国虎争 李克强释转向信号

年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即将召开,按照惯例这个会议一般是研究经济工作,分析上半年形势,部署下半年的工作。而因为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不确定性陡然增大,外间研判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几成定局,因而中共政治局会议如何调整政策加以应对成为关键。

北京时间7月23日,中国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财政金融政策调整。因为该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恰是年中中共政治局会议前的最后一次,且近来中国经济政策重点到底应该是去杠杆还是稳增长引发广泛争论,因而此次会议颇具信号和窗口意义。

微妙的政策转向信号

会议明确“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这仍是温家宝4万亿财政刺激之后中国官方的标准经济政策用语。一笔带过之后,政策调整重点在后面,“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已经是“保增长”的同意语。

中国经济“去杠杆”和“稳增长”激烈争论之际,李克强抢在政治局年中会前夕释放宽松信号(图源:Reuters)

会议开列政策调整四条具体措施,一是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三是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努力实现每年新增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1,400亿元(1元人民币约合0.158美元)贷款目标;四是坚决出清“僵尸企业”,减少无效资金占用,继续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及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且不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多了“更加”,货币政策一项,为了平减宏观债务和去杠杆,2017年年底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而今次李克强会议的最新调门已经变为,“松紧适度”和“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

印证上述“货币放水”预期的是,中国央行金融研究局局长孙国峰最近接受采访说,“总的来看,仍需要坚持货币增长和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上涨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关系。目前银行影子已得到明显治理,规模收缩,银行影子创造货币的数量也有一定程度收缩,有必要对贷款创造货币的渠道适当调整,来抵消银行影子收缩的效果”。

更加微妙的政策调整信号,来自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在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国国务院会议的同一天,《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去杠杆初见成效 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的文章。

而众所周知,尽管主要针对中国国企和地方政府近160万亿元或有债务,半年以来中国强势去杠杆取得一些政策成效,但是中国的宏观债务仍在高位运行之中。这种情形下,中共党媒所说的“稳杠杆”并不意味着真的解决了债务问题,而是意在对市场恐慌和各方反弹做出安抚。

中国经济“去杠杆”与“稳增长”之争

此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金融去杠杆,中国央行打出紧货币和缩表组合拳,但随着市场趋于“恐慌”、债市违约、股市下行,去杠杆行动举措不出所料遭遇各方反弹。正如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此轮央行财政部之争中所言,“加投资、加杠杆,千好万好大家好,而减投资、去杠杠、优结构则是千难万难人人难”。

这一反弹因一系列内外因素的集中爆发而得以强化。内部因素,信用债的违约、地方政府PPP项目的下马、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放缓,社会融资数据的断崖式下降,以及官方对光伏产业补贴和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紧急叫停,这些都火上浇油般放大了“去杠杆”严政造成的巨大冲击。

外部因素,硝烟弥漫的中美贸易战,美国政府首期对价值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已在路上,后续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扬言还要对来自中国的价值2,000亿美元产品加税。中美贸易战在下半年难免对中国企业以及中国经济造成冲击。

而此轮中国央行和财政部的罕见“互怼”,本质上正是在中国债务“去杠杆”引发各方反弹之际,央行寄希望于财政部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希望借金融财政一紧一松之间化解市场和各方的满腹怨气。而中国财政部囿于所谓部门财政纪律,财政政策并没有真正“积极”起来。

迹象表明,经过了半年多的强势“去杠杆”,这一轮中国经济“去杠杆”与“稳增长”之争的钟摆,或将摆向“稳增长”一侧。而是否如此,只待几天后的中共政治局年中会来揭晓答案。在该次会议上,地方大员无疑将向中共中央一诉强势去杠杆下地方投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僵尸企业处置或将中断

尽管李克强内阁此次会议在释放“稳增长”信号的同时,强调“坚决出清‘僵尸企业’,减少无效资金占用”,但是在中国经济政策由“去杠杆”向“保增长”倾斜过程中,“拔出萝卜带出泥”,此前去杠杆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进程难免受到波及。

此前在2018陆家嘴论坛峰会上,中财办前副主任杨伟民发出批评称,近两年主要针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处置僵尸企业仅为“冰山一角”,“死窟窿”不清理将耗尽中国经济的源头活水。“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一定程度上拖了后腿”,“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上升到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高度,对改革方向十分明确的改革没有必要搞试点,也没有必要审批以后再改革,不要把改革搞成审批制”。

中国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前总理朱镕基智囊高西庆,在出席十三五规划影响讨论会时声称,“中南海一直说要去产能,但一直难以做到”,“你看看所有党的文件,是啊,所有人都表示有意愿去做(改革),但不知什么原因,就是做不到。为什么?我的解释是,这个政府,从经济学角度讲,被不同的利益集团所绑架。最大的利益集团是国有企业”。

中国经济政策在短期“稳增长”和长期“去杠杆”之间求得平衡,是要冒着改革停滞的巨大风险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