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金庸去世 《史记·金庸传》网络热传 /

知名作家金庸去世 《史记·金庸传》网络热传

当地时间10月30日,香港知名作家金庸因病去世,终年94岁。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生于中国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1952年金庸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5年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并在同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拟写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1956年金庸在《香港商报》全年连载《碧血剑》。1957年金庸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等剧本。

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同年在自办的《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1972年金庸宣布封笔,退出侠坛,之后对其以往的武侠作品开始修订工作。

1995年金庸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2000年获香港政府颁发大紫荆勋章。2004年获法国文化部法国艺术及文学司令勋衔。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院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2016年,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金庸去世后,中国网络《史记·金庸传》随后热传。

《史记·金庸传》全文:

查先生良镛者,海宁人也。查氏自升以后,广传诗书,代出名望。镛上三世而善陶夷,子孙多渊博。及其初生也,家道中途,余良田千亩。镛少年异志,不效小儿嬉戏,独爱泛舟书海。父恐痴痴,使放纸鸢,旋而不见,寻之者三,书房一隅,手不释卷,遂苦笑而赋之“痴儿”名。然,子虽嗜书而不呆,年十五乃编题籍,广销多利,是为处女作也。

镛素率性,不循矩,好任侠。初学嘉兴,不堪同窗为训导辱,仗义代为檄而讨之,因不尊见逐。负笈巴渝,原图外交,以不良校风直言而犯上,复为之黜。

民国三五年秋,入沪,修国际法。适逢《大公》揽才,镛以千里挑一而录,始其报人之涯。二载,委任香江。又两年,调《新晚》,为副刊编辑。时,总编罗生以比擂事可夺人眼球,发奇思,邀镛同事陈先生文统者连载武侠。竟起轰动,奚开新派武侠之门。陈氏既以“羽生”而名躁,迭出精品,镛亦有所思。

而立又一,《书剑》横空,镛析其字而以金庸名,并羽生为当世双雄。庸从文也,师法经典,以古为题,史为架,列奇侠传,书儿女情,其笔下乾坤,万象尽囊;其在胸丘壑,心驰神往;其神功盖世,叹为观止;其学识渊博,雅俗而共赏。

佳作刊二三,庸乃倾其润笔,创《明报》而发时代声,出社论以忧家国事。其文切时弊,笔健锋犀,固一帜独树于当世。是时也,庸武侠、社评齐飞,作家、报人一体,废寝以思,忘食而书,人每见排字候于其侧,庸洋洋潘陆而洒。其才思直上九天。一时之间,并匡、霑、澜而为香江四杰也。

庸既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又躬为正义鼓呼。人或恨而欲暗杀之。庸不为动,语其亲友曰:‘’曷为吾之英雄不屑耶?‘’尝避难于欧,嘱倪匡代为《天龙》。期月归,匡笑而告曰:“余每恶紫,乃使之眇双目矣。”虽然,庸不屈高压,谈笑自若,著书成文,晏如也。

年近天命,风平气静。庸完书《鹿鼎》而告封笔,专著报业,游走时局。在文已成宗师,在商而为骄子,至于辅修法典,高校开坛,先生誉满其身,名冠天下。

庸耄耋而怀抱谦卑,孜孜为学剑桥,自言不唯博士,止求学问而已。人或询曰:“何以消此生?”对曰:“大闹一场,悄然去也。”

樊夫俗子曰:“孔子登泰山而小鲁,武侠至金庸而巅峰。凡有华人处,谁不识降龙?一十四书而极人间百态。吾观人生在世,去若朝露。先生初时纵情恣意,笑傲江湖;后怀敬畏,渐成宗师。古人云高山仰止,诚可信也。”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