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多维月刊:为什么不是别人而是习近平? /

多维月刊:为什么不是别人而是习近平?

多维社特约记者杨韵报导/半年之内从普通中央委员两次跳跃,晋升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双喜临门”。但是这样一来势必打破他的同代政治新星中的平衡,产生哪些连锁反应?

若论对海内外舆论产生震荡的冲击力,习近平进入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点不亚於15年前胡锦涛进入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按说,从上海市的一把手升为中央九常委中第六名,晋升的跨度,远远小於从西藏一把手晋升为中央七常委的最后一名,但人们还是大感震惊,这既是因为中共的惯例常规被出乎意外地打破,中国决策层刚刚将习近平安排到上海主政,竟然让他“更上两层楼”;也是因为长时间以来舆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李克强等新星上,“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是:人们没想到,最高决策层竟然真的拔擢了一位“太子党”,将他推到了未来中共和中国掌门人的起跳点。

“习是谁?”

这个问题,其实在今年3月北京调派习近平到上海市出任市委书记,人们就已经提出来了。人们问:为什么是习近平来主政上海?现在人们进一步问:为什么是习近平当总书记的接班人?

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察看福州的节日市场,并看望特困群众和下岗职工。

从中国最重要的官方宣传工具──CCTV最近逐一介绍政治局常委、委员的节目中,观众不难发现习近平与李克强这两名新贵的显着不同:李克强在镜头中总是在滔滔不绝地交谈和宣讲,而习近平在各种场合,总是在若有所思地默默倾听。

他们两人的这一不同,海外媒体记者在采访十七大会议时也已经感觉到了。习近平10月16日在十七大上海代表团的讨论就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发言,被美国之音评论为“四平八稳”:在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中,他一言未发。讨论最后将近半个小时的媒体提问,即使记者提出敏感的社保案问题,主持人韩正也让代表团其他成员回答。只是在回答有关科学发展观问题时,习近平才终於开口,谈到要优化产业结构,要抓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要走经济创新驱动型道路,要关注民生,在财政上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倾斜。既无惊人之语,也无重大宣布。

《朝鲜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李明振甚至说,习近平和李克强这一天展开“场外对决”:“二人主持会议的风格截然不同。李克强亲自拿起麦克风……表现出亲自‘整理’的风格,逐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相反,习近平则属於典型的‘倾听型’。”

身材高大、脸庞微胖、喜欢穿西服,系花色传统领带的习近平,并不是从十七大会议才变得矜持谨慎、中规中矩。

“胡是谁?”胡锦涛一直到接过权柄之日,其真实内心都深藏不露,让海内民众、海外专家发出这样困惑不已的问题;眼下,人们发现自己又要提出同样的问题:“习是谁?”

2007年3月23日上午,多维新闻网率先独家报导:“北京调派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上海市出任市委书记。”自从2006年9月陈良宇涉嫌卷入社保基金大案东窗事发,朝野震动,持续半年的“谁来接掌上海”谜题终於揭晓。北京市长王岐山、中组部长贺国强、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天津市长戴相龙、中央统战部长刘延东……据称都曾经在备选名单上,但最后是习近平雀屏中选。

多维在分析上海市委书记一职非同小可的分量时曾经说,这个职务,对未来最高层的人事格局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党政掌门人的最佳跳板──江泽民、朱熔基和吴邦国已经作出先例。

按照惯例,习近平主政上海,就意味着他提前拿到了一张政治局的门票。但人们当时还是过低地估计了习近平的仕途前景。怎能想到:上海只是习近平从浙江到北京的“中途岛”?习近平於河北初练,福建起步,浙江展翅,上海腾飞,多维在2007年9月预测“很可能要再加一句:北京登顶”。现在朝这最后一句话已经迈进了一大步。

中组部长贺国强宣布上海市委书记任命时,对习近平不吝“政治上强,有较高的思想政策水平”、“宏观决策能力比较强,领导经验丰富,组织领导和驾驭全局能力强”,“注重抓班子、带队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讲究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作风深入务实,关心群众;处事稳重,公道正派,善於团结人,要求自己严格”等等赞词,但谁会真相信这就是中央挑中习近平的理由?美国财长亨利.鲍尔森说,习近平“是一个真正了解如何实现目标的人”。但是这真的并非一句礼貌的奉承话么?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学者邓伟志说,他最赞赏的是习近平的法学博士学历,“现在的地方领导干部最需要的不是工程技术,而是法律知识”。但是,当今中国的政坛后起之秀中,有法律背景的并不在少数,习近平这个法学博士并非独一无二。

那么,为什么是习近平?

最有平民情怀的“太子党”

众所周知,习近平的父亲是中共的开国元老习仲勋。

北京的一位与高层有多种关系的人士对多维这么评价:李克强是“共青团派”中最有精英意识的一位,习近平则是“太子党”中最有平民情怀的一位。

多维获悉,习近平不喜欢别人提及其他高干家庭出身的政坛明星,若有人触犯禁忌,生性温和、不好交际的习近平会怫然变色。相对於“团派”形象鲜明的李克强来说,习近平的“太子党”特征并不明显,他与太子党保持一定距离,在中共政坛上是有名的,派系色彩不明显,这不是偶然的:1953年6月生於北京的习近平,不满10岁时父亲就被“打倒”,他的成长期间,经历的就是父辈给全家带来的灾殃。难怪有人说,习近平实际上比一般平民子弟更早地经受磨炼。

1969年1月,他还不到16岁,就去陕北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他后来对记者回忆说:“我几乎一年365天没有歇着,除了生病。下雨刮风我在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什么活都干,那个时候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我不换肩。”延安近三万北京知青,习近平1974年1月加入中共,是第一个当上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他被批准成为一名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的“工农兵学员”时,父亲仍未平反。多年之后,他在职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拿到法学博士,在学历上“成了正果”。

中国大陆杂志年初披露一件事:习近平插队时不会煮饭,村民吕侯生就包揽了这些事。习近平酷爱学习,常在煤油灯下读一些吕侯生连书名都认不得的书,吕侯生就憨憨地坐在油灯一旁陪着,晚上也不回去,一条被子两人合盖。

1994年吕侯生右腿患了骨髓炎,在医院治疗两个多月,用了6000多元仍不见好转。本来就家境贫困的吕侯生债台高筑,实在没法,只得给习近平写信。不到半个月,习近平给吕侯生寄来500元路费,请他到福州治病。

此后,只要在市里,习近平几乎每晚都去看他。经过治疗,吕侯生病情好转,回陕北前,习近平为吕侯生买了一张飞机票,还把2000块钱塞到他手里。吕激动地说,“真不好意思呀,这一趟花了你几万元。”习近平说:“谁让我们是朋友呢!”

据大陆某记者称,沿着习近平在福建工作过的地方采访,几乎找不到一处他主政时建造的大型工程如商业区、大桥、公路等。有福州市官员透露,习近平最讨厌政绩工程,90年中全国兴建机场热,福州也跃跃欲试,打算向中央报批建造新机场。习近平反对,认为应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他下令在新机场规划地段大量植树,为将来做好环境配套工作。他离任福州市委时,为该市留下6、7亿财政盈欲;而作为对比,其继任者修建福州长乐机场,离任时留下30多亿财政赤字。

习近平喜欢下乡视察,这个习惯早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已养成。当年在宁德地委办公室工作的福州科技局副局长郑寿平透露,习近平上任伊始即在宁德市设信访接待制度,在福建省是首创。

上述优点,显然并非习近平独获青睐的根本性原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