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加国慈善机构CEO近20万年薪合理吗? /

加国慈善机构CEO近20万年薪合理吗?

前天,几乎所有的本地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2007年安省公务员和公共事业职员的总体工资水平增加了24%,而跨进年薪10万元以上行列的人数比2006年大幅跳升26%。联想到几乎各级政府都在“哭穷”,而需要从老百姓这里增加各种税收,如多伦多的地税去年增加了3.7%,今年又加3.75%,人们就对公务员收入的大幅增加,多少有些难以理解了。

如果说,像警察和消防员的收入高,毕竟这活危险,还可以理解的话;如果说,像陈国治这样的厅级干部毕竟工作压力大、辛苦,也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一些很大程度上靠公众捐款来维系的慈善机构的行政总监,也拿着如此高的年薪,就让不少人感到难以理解了。如颐康中心首席行政总监黄陈曼丽的年薪为19.4万元,比陈国治的14.2 万元高出了5万多元,其他的行政总监也多在年薪10万以上,如耆晖会总干事梁乐欣﹙14.2万元﹚,以及孟尝会行政总监张建祥﹙12.6万元﹚等。

颐康中心首席行政总监黄陈曼丽

这些机构每年都在呼吁大家捐钱,如颐康中心每年举办一次龙宴就获得100万捐款,说是为老人谋福利,但到头来,老人家入住颐康中心的养老院,还要自己掏2000多块一个月,这些钱可不能算少。难道说,人们的捐款是在为了这些慈善机构的负责人拿高薪?是在为了给每月能掏得起2000元养老的富裕老人家作贡献?

由此,这样的问题就自然要提出来:这些慈善机构的负责人,应不应该拿这么高的薪酬?

为此,本网记者特地联系了颐康中心,提出了采访该机构负责人黄陈曼丽或王裕佳的请求。但颐康中心媒体负责人Hilda表示,行政总监也是雇员,不方便接受采访,最好是采访董事会主席Helen Hayward。

今天早上10点钟,颐康中心董事会主席Helen Hayward如约打来电话,很有耐心地接受了本网记者的电话采访。以下文字就是我们询问的问题,以及Helen Hayward主席的回答(以下“记”代表本网记者;“HH” 代表颐康中心董事会主席Helen Hayward):

记:根据《明报》报道,安省公务员和公共事业职员年薪10万元以上人数共有42,527,华人社区服务机构的负责人也榜上有名,如颐康中心首席行政总监黄陈曼丽(Florence Wong)19.4万元,有许多读者提出疑问,非牟利机构靠政府拨款和社会捐款维持运营,请问颐康中心首席行政总监的工资是如何制定的?

HH:颐康中心董事会有一个专门的人力资源委员会(Human Committee)来负责拟定CEO的年薪,这个薪资水平是根据行业内规模(size)相近、工作职责(responsibilities)基本相同机构CEO的年薪,同时考虑任职者的期望以及表现提出来的,然后通过董事会批准确定。其年薪一年定一次,每年都是不同的。

记:您刚才正好提到同行业机构,那么与它们相比,黄陈曼丽的年薪在哪一个层次?是属于较高还是较低,或者在中间?

HH:据我所知,是属于较低水平。

记:那您能否举个例子,在安省或多伦多,哪个同类机构CEO的年薪特别高?

HH:这个可能董事会的人力资源委员会知道,他们要搜索大量信息进行比较。

记:我们知道颐康中心是一个很有名的社区机构,请问颐康中心目前的运营情况如何?比如说,每年政府拨款多少?收到捐款多少?

HH:我手头没有资料,因此具体数字不好乱说。大致一年5000万(50 million)左右,约75%来自政府,25%是募捐筹款及其它。

记:
颐康中心共有多少雇员,雇员薪金情况如何?

HH:这个也要问专门的部门,没有资料不好说。至于雇员薪金则更不好一概而论,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雇员,包括医生、注册护士、一般护理人员、厨房员工及清洁工等等。

记:颐康中心为多少人提供服务?

HH:我们服务的人群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长期住在我们4个分中心接受护理的老人,士嘉堡有2个,密市和万锦各有1个,总共800多个床位;另一类是住在家里,到我们中心接受治疗、护理乃至获得医疗信息和相关服务的人,这部分人的数量更大。

记:接您电话之前看了一下颐康中心的网页,上面提到有两个董事会,一个是您为主席的颐康中心董事会(Yee Hong Centre for Geriatric Care),另一个是王裕佳医生任主席的颐康基金会董事会(Yee Hong Community Wellness Foundation)。二者的作用是怎样的,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HH:两个董事会既有各自的职能,又相互密切合作。颐康中心董事会的下面就是CEO,负责整个中心的管理、运作及各种日常事务;而颐康基金会的主要功能则是募捐筹款,其所获得的款项则用来支持中心的运作。募捐筹款这一块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有些扩展延伸的服务政府的拨款并不覆盖,比如义工统筹经费、社区康乐、教育、社交、给老人提供的免费交通接送、就诊乃至购物等等。特别是社区活动和老人们的社会活动这一块,非常需要募捐筹款的支持。

记:我们读者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颐康中心董事会成员是否拿薪水?如果有的话,有几人拿,一年拿多少?

HH:(笑)我们都是义工!我们有16个人,全部是义工。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开会都安排在晚上。

记:董事会成员如何组成的,都是退休人士?

HH:我们16个人来自各行各业,有做银行的、做教育的等等,几乎目前都在工作。(另:根据2006年年报,颐康基金会则有10名成员)。

记:王裕佳医生在华人社区享有很高声誉,每次捐款他都起到很大的号召作用。也有人反映,王医生在基金会是拿钱的,甚至有人说他在基金会也是年薪20万左右,这个是否属实?

HH:这个问题要问王医生本人。

记:颐康中心每年以什么方式向公众披露财务及经营状况?

HH:主要是公布在我们的网页上,比如一年一度的年报(Annual report),基本都有财务及经营状况的信息,你不妨上去看看。

记:您刚才提到义工,那么颐康中心有多少义工?有关他们的信息是公开的吗?

HH:我们确实有一个很庞大的义工队伍,具体数字年报上应该有,这会儿我一下说不上来。颐康中心义工的来源很广,除了正式登记的参加者外,当地居民、病患者家属,其实也做不少义工的工作。

记: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颐康中心的招聘,尤其像总监这样的职位,是对外对全社会招聘呢,还是仅限于颐康内部,只是在组织内部提拔?

HH:这个问题很好。就黄陈曼丽的个案而言,她在担任颐康中心CEO之前,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4年之久。但颐康中心的所有招聘都是很加拿大式的,所有职位都是打出广告向全社会求贤;我们要做到尽可能公开(as open as possible),以便能够找到最佳人选(to get the best)。

记: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听说老人们如果在颐康住院,每月要交2000元;如果这样,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的穷困老人,他们是否可以得到颐康的服务和帮助呢?

HH:具体怎么收费也要询问当事部门。不过,据我所知,颐康的财政支持主要来自政府,有些收费标准是政府设定的。

采访完毕之后,记者又重新回到颐康中心的网页,找到受访者刚才提到的(Annual report),目前在网上有4个年度的年报,从最近2个即2006-07、2005-06年度的资料来看,有以下2点值得补充:

一是颐康中心的收支情况及比例:2006年,颐康中心的总收入为53,952,000,其中政府拨款及基金占64%、住院费用24%、社区中心服务收费2%、募捐及筹款8%(412万)、利息及其它收入2%。支出合计为54,705,000。详情见:

http://admin.yeehong.com/periodical/yhar07_final.pdf

二是义工的情况:2005年共有1184名义工提供支援,贡献90,965个小时,相当于近47个全职职工的工作量;义工统筹经费139,400元,全部由颐康中心负担。详情见:

http://admin.yeehong.com/periodical/yhar06inside(2).pdf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