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多伦多往事:朱文征的心愿 保卫钓鱼岛 /

多伦多往事:朱文征的心愿 保卫钓鱼岛

2004年3月底我刚到《世界日报》不久,很偶然看到一家周报上刊登的报道:3月24日七名中国公民登上钓鱼岛后遭日方非法扣留,参与这次轰动国际社会活动的保钓志士中,就有居住在多伦多的大陆新移民朱文征。我找到写报道的记者了解情况,并马不停蹄地立刻联系朱文征作采访。通过电话后按照他提供的地址在多伦多一处独立屋见到了朱文征,他租住在其中一个房间。

致远--来自大陆的移民朱文征:

正如后来大家在不同媒体刊登的照片上看到的,朱文征看起来文静瘦弱,样子就像个大学生。见我屈指掐算他怎么会如此年轻便能完成大学学业、工作、移民、工作、又去做保钓的事时,朱文征笑道,因为他上学太早、跳级太多,19岁是别人开始读大学的年龄而他已经大学毕业了。朱文征说,他妈妈是小学教师,上课就带着他去听课。这就是他能够上学比别人早的原因。当然,我相信他的聪慧对他很快完成学业起着根本作用。

谈到如何有了保钓情结,朱文征说:1996年当陈毓祥在钓鱼岛遇溺牺牲时,我正在天津中国民航学院读飞机制造。这件事促发了我研究历史的兴趣。说到钓鱼岛,朱文征表现出异常振奋,他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佐证钓鱼岛是中国的。那个时刻他的举止言谈好似在对着全世界演讲,完全视记者如透明,一付目中无人的神态。

朱文征讲话语速极快,快到我都担心我的小录音机跟不上他的速度,经常要提醒他讲慢一点。谈到如何与那些保钓人士从认识、沟通到联络、碰面,他描述的过程颇有戏剧性,就是现今流行的网友见面,不过鉴于那时尚没有如此广泛的视频应用,所以他们见面的时候不仅要约定时间、地点,告诉所要见面者的基本外形特征,还要能对得上“暗号”。记得朱文征给自己起的代号或称暗号叫“致远”。

朱文征强调,他的“致远”非通常人们理解的志高远大的意思,而是源自有着悲壮故事的北洋水师战舰“致远号”。在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与,致远号与日寇激战五小时,拼到弹尽且受重创后,舰长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炮弹击中舰上鱼雷管中鱼雷发生爆炸导致沉没。

朱文征给我的印象:年轻但思维十分机敏,讲话语速虽快但能把握分寸,侃侃而谈又不浮夸,在回答问题时特别是有些敏感问题时,他的眼睛会立刻盯着提问者,似乎要看清楚你的内心,所问问题的目的是好意还是歹心,并能立刻做出判断并据此回答问题,很像个外交家。

那次采写朱文征的报道在华裔社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让更多多伦多的华人知道了,在刚不久发生的中国公民登陆钓鱼岛事件中,有一位就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技术移民--致远,朱文征。之后,朱文征作为保钓人士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接受媒体采访也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便如此,广受关注的朱文征并没有因此变成人们经常看到的“社区人物”。低调,不是他嘴上说的,而是他真实地履行为自己制定的行为准则。

首次采访朱文征后曾在几个社区举办的有关纪念抗日战争活动上见过他。记得一次他见到旅居多伦多的抗日老英雄、一位退休国民党老将军宋XX的时候,双方双手紧握,看得出老将军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个年轻人,而面对抗日前辈时一向沉稳的朱文征也难得地显出很激动的样子。我则不失时机地赶紧抓拍这个镜头。此时很多记者尚不明白这位年轻人是谁、一老一少为何如此感慨。

2006年中港台三地保钓人士再次策划登陆钓鱼岛,与上次2004年3月秘密行动不同,这次组织采取了开新闻发布会的高调形式。得知即将采取保钓行动后,我与朱文征有些沟通,因为我有意自费参加那次活动。后意识到诸多复杂手续,最终放弃了随队跟船出海的计划。

多种原因使得2006年登岛没有成功。记得朱文征刚一登上陆地就将他写的出海保钓日记中的一部分email 给我,《世界日报》独家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我所知道的朱文征:

2003年朱文征移民加拿大,先后在多伦多、温哥华居住,因为他的专业不易找工作,后进入百年理工学院攻读汽车修理专业,并曾经做过汽车维修。与大部分移民不同的是,新移民经过学习或找工的过渡时期后,便是换车买房,过起加拿大人的悠闲生活。而朱文征则将工作节省下的钱,全部用于筹备下次的保钓活动。

有关朱文征参与的两次出海保钓惊险故事,早在2004年和2006年的《世界日报》有详细报道,这里不再重复,只将其中部分摘编,供读者记住那个难忘的惊险片刻。

(如下为朱文征讲述的2004年3月22日保钓人士登陆钓鱼岛纪实摘编)

在离岛只有 100 至 200 米时,在船老大的招呼下队员们掀开伪装的渔网,吊起玻璃钢的小艇来。但当时风浪很大,小艇的艇头被船板夹住,无法将小艇放下去。船长见此在驾驶台大声喊:“你们这次不成功以后就没机会了,一定要将小艇放下去。”后来,我们终于将小艇放下去了,原先还想把发动机放下去的,因为发动机很重,确实没有办法,而小艇上的人也等不及,就用手划着前进。

日本人此时也放下了两条有发动机的小快艇,我们就用竹竿对付日本人的金属棒,混战中我们把橡皮艇也放下去了。冯锦华和张立昆立即上了艇,他们没有船桨,就用金属短铁铲划向前,七个人终于登上了岛!他们将日本人在岛上设立的碑和神社都砸了,这是自1996年陈裕南将五星红旗插上钓鱼岛后的又一次胜利。期间我们等待了八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