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我的疑问:海底捞在加拿大能生存吗? /

我的疑问:海底捞在加拿大能生存吗?

在国外的这几年经常听国内朋友说起“海底捞”,一时半会儿还不解:“不就是个火锅嘛,火锅谁没吃过有啥了不起的乖乖!” 暑假回到了北京,海底捞自然是免不了的了。这不吃不打紧,一吃还真让我这个“假老外”大开眼界,随即吃了一顿又一顿。

这海底捞的第一印象是停车。不用说国人都知道在北京要想找个车位是个什么状况,更不用说我们去的那家海底捞就在马路边上,车位本来就不多。可是这难不住海底捞的“导车哥”。我们的车刚一停,一小哥就一个健步上前,很麻利地指挥停车,三下五除二,愣是让他在缝隙间找到了缝隙、将车停下了。这时候不知打哪里又冒出一位小帅哥,动作利索地替我们开了车门,恭恭恭敬敬地欢迎各位“上帝”下车。 一边往里走,我先生一边玩笑:“有一种我们是坐着豪华轿车来的感觉……”。

找到上帝的感觉

刚坐定,服务员就送来了温热的毛巾,并且热情地鼓励每个人都“擦把脸”,先生是第一个动手的。擦好脸,姐姐拿了四五碟小菜,说是“免费”的,于是大家边吃边等人。人齐了要点菜,又一位服务员给每个人送来了围裙,小朋友也有小围裙。顺手又拿出一些小东东:女士们送上扎头的皮圈,男士们送手机套或拭镜布,小朋友们给“吹风机”玩具……皆大欢喜。

因为有小朋友,所以姐姐点了“鸳鸯锅”,看着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吃着他们锅里的午餐肉和煮豆腐,大人的胃口也顿时大开。一时间蒸汽上升筷子翻飞、人人吃得尽情尽致。正在酣吃,突然听到音乐声起,随即一位身穿白衣白裤的小哥、对着邻座的客人跳起了舞蹈。转过身,这才看到他手里还拿着一根面,面条随着音乐和舞蹈越来越长,需要舞者用快速的动作和高超的技巧才不至于将长过他身体几倍的面条舞断或触地……音乐越来越快舞者的动作也越来越急,最终他将一手的面条迅速投进锅里。所有客人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自家的小朋友更是兴奋不已:“我们也要我们也要”。

谁知轮到我们的时候出了点儿小插曲。也许是面放久了有些发硬、也许是小哥跳了很多场有些累,总之等那根长面条跳到快要入锅的时候就断掉了,还断了两次。两次之后,那小哥向我们一点头、道了个歉、端着面盆就走了。不一会儿,他拿着一盘新面回来,重新跳起,跳了两次,因为我们点了两根“火锅面”。跳完两根,小哥恭敬地说,因为面条断掉的缘故,他要另外送两根面给我们。我一听就说,算了吧,你跳了半天了,歇歇吧,面不用送了。可是小哥很坚持,于是又舞蹈起来。这次我们的掌声自然更响。送走小哥,我感叹:点了两根面,小哥跳了六次舞,我都过意不去,海底捞这服务还真是“蛮拼”的。

可是这海底捞还有更拼的。我们吃到尾声的时候,突然周围起了骚动,抬头就见一身穿戏袍的大花脸五彩斑斓、气势庞大地走来,走到过道中间的地方就停下来,表演起来,这才意识到是川剧的特色“变脸”。演员每变一次脸,大家就喝彩声起,气氛十分地高潮。我家的小朋友更是看得目瞪口呆、尖叫声频。表演完毕,小朋友们已经情不自禁地冲了上去,“变脸人”欣然搂着他们合影。这一来,大家都纷纷要求和演员合影,连我那一向矜持的先生这会儿也坐不住了,破天荒“卑躬屈膝”地也求起合影来。

在加拿大能吃上海底捞吗

后来又来过这家几次,来的时间不同服务人员也不同,唯一相同的是服务人员脸上的微笑。稍稍互动一下就会发现:他们脸上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我不知道海底捞的经营者是怎样做到让每一个员工都热爱自己的工作的,但我想能做到这一点靠的应该不止是物质的奖励,一定还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在内。

回到加拿大后,对海底捞还有些念念不忘,于是网搜海底捞加拿大分店,不成想却找到了美国分店。

从网评来看,自2013年9月在洛杉矶落户第一家海底捞以来,海底捞据说得了个2.5分的差评,其原因有太贵、菜量少等,但最主要的,还是海底捞的特色“贴心”服务,在美国似乎全无用武之地,比如说在海底捞的门口提供美甲、刷鞋等服务,让老美百思不得其解;送发卡、拖鞋等让老美觉得完全没必要;如果你听到一位女士对她的先生抱怨说空调太冷而热心地送上一条披巾,这在中国人也许会感激你,而在老美极有可能会”甩脸子”发怒,因为你偷听了她的隐私。总之,凡此种种,洛杉矶的海底捞据说是经营步履维艰。

看了这个之后,我觉得有些失望:不光是因为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在加拿大吃上海底捞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替海底捞这样的中国好品牌打不开外国市场而惋惜。中国的企业终于开始转型到“以人为本”的服务上的时候,却得不到同样以人为本的西方文化的认同,岂不可惜。话说回来, 当然是因为中国式的服务和外国式的服务理念不同的缘故,其根源还是在文化的差异上。看来海底捞要想打开国际市场,还需要在适应和融合上多下功夫。不过话再说回来,没有了中国式的“贴心”服务,海底捞还是海底捞吗?

以上文章为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作品
■ 非合作媒体如未征得加国无忧网站许可,请勿转载此文 ■
诚征写手 欢迎来稿 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5-11-06 14:10
    您已点过赞
    八十年代,全国服务行业脸难看事难办。两千年初在上海,服务变得热情周到,对比北京虽然也开始改善,但总还有种牛哄的感觉,代表形象是面的司机。现在各城市都讲究服务了,形成了一种行业氛围,这是中国的不断进步。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