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害孩子的时常是父母 华人家长的四大误区 /

害孩子的时常是父母 华人家长的四大误区

我总认为华人的教子方法远远落后于西方的主流社会,但我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奉献却远远的超过了他们的平均数。从统计数据看来,我们的付出并没有完全如实地反映在当今的社会上。这一条绝对值得我们每一个家长去讨论和深思 …

家中有低年级小朋友的家长们,你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无论你的孩子写出怎么样语法和拼写错误的句子,老师都不让别人去更改它。为什么呢?这是要爱惜和润育他们那原始的创造能力。我是这样认为的:力争“上游”那是将小孩培养成创造新事物的人;“中游”就是有领导能力的人;”下游”自然是专业人士(医生,律师,工程师和会计师等等)。请问我们华人家长们,有没有一开始就力争“下游”了?!你那么肯定下一个微软和苹果公司就不是华人创办呢?! 就算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往往华人家长还存在以下:

误区一:偷步。有些邻居家长将中国的教科书买来,教那低好几年级的孩子,说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世界一流心理学家们都认为,虽年幼的男孩和女孩学习目的有一定差异,但主要的、共同的原因是好奇心(女孩偏向讨好父母,男孩则注重在校交友)。当有一天学校老师讲 1+1 = 2,两三年前就已经知道的他顿时毫无兴趣,从此养成上课不听讲的习惯 … 那珍贵的好奇心不就是被你那“偷步”所抹煞掉了吗 - 拔苗不能助长!

误区二:猫腻。也有家长把孩子们的作业当成自己的,又是“中心思想”,又是“段落大意”,必要时还不惜求助外援 。结果成绩门门优秀,骗别人也骗自己。试问你不撒手,孩子怎么会自己学会游泳?!教到最后自己也不懂了,就算懂孩子已经不在身边上学了。我认为除非你家小孩是以明显落后,那么一点点的“猫腻”会帮助他建立自信心。千万不要犯我们上一代“亩产过万斤”的错误 !

误区三:名校。部分家长只关心学校排名或崇拜私校, 对学校的历史, 校风和师资也不关心。他们往往入学前很少去Open House ,入学后也较少参加学校的活动。很容易忘了孩子们是生活在学校、社会和家庭这个混合体。你的参与和为孩子营造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哪一间学校,适合你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那怎么才知道适合呢?最好的方法你带上孩子去学校访问,甚至坐在里面听课。这件事上孩子才是真正的老板。

误区四:虚名。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周围部分家长不顾未来的就业前景,生拉活扯要跟常青藤学校搭上点关系,哪怕是哈佛大学东亚系普通话专业。不但毁了一个优秀孩子的理想和追求,到时候找工作也难上加难。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最近奥巴马誓言为美国创造人才计划将两年的大专免费。李嘉诚的两个儿子也是在北美就业后,才回流子承父业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个薄瓜瓜读了两个名校:哈弗和牛津,还是找不到像样的工作,现在又重新在哥伦比亚法学院读书。一把年龄的人才刚开始脚踏实地。

为人父母的你,请问有没有一开始就力争“下游”。无论是”上中下游“,你有没有踩进以上(在我眼中)的误区。有没有加害自己孩子的未来?

来源博客:中国人我真服了你!
原文标题:害孩子未来的时常是父母
原文链接:http://blog.51.ca/u-279114/?p=34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