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初中中史科增香港史 了解港与国家关系 /

初中中史科增香港史 了解港与国家关系

教育局就初中国历史科课程修订展开咨询,修订课程提倡“古今并重”,其中一项主要修订是新增了香港史;教育局指课程理念为“按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涵盖相关的香港历史,让学生明白香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角色”,涵盖秦汉、魏晋至隋唐、宋元、明清、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香港发展历史。

港初中历史教材增加香港史增加归属感(图源:Reuters/VCG)

据“香港01”9月28日报道,教育局指出,修订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香港重要史事的认识,了解香港过去发展的历程、及与国家的关系,加强对社会、国家的归属感”。其中在中三级更首次增加香港近代史课题,除了教授清末民国时期的香港发展情况,亦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香港情况,包括“改革开放前后香港在国家发展角色的转变”以及“回归后的香港”。

文件引两教学示例 未包括香港近代史

咨询文件就修订内容提供了两个“预期学习知识内容说明”示例,分别为秦汉及隋唐时期,但最备受关注的香港近代史,却未有提供学习内容的示例。根据隋唐时期的教学示例,文件指出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为“认识屯门镇成为扼守中国海路的军事角色”,并建议安排学生考察、分组搜集有关屯门的古迹遣址,作为延伸学习。

课程修订咨询文件写明,增加香港史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国家及社会的归属感,对此,香港中史教师会会长李伟雄认为“有利有弊”,利处是“不用猜测香港是抽离于中国”,弊处是或有人曲解成借此收窄香港历史的讨论空间,或被质疑重推国民教育。

教师:或为避开争议课题

至于咨询文件只提供了秦汉、隋唐两个朝代的教学示例,较具争议的香港近代历史,却未有提供示例,李伟雄同意教育局“想避”,他解释,现代历史或会触及1920年代的“海员大罢工”事件,事件被视为跟反英殖思潮及爱国主义有关,认为当局或担心内容引起较大争议,令课程改革难以推行,故首轮咨询先“试水温”,或留待下一轮咨询,才提供相关示例。

根据咨询文件,初中中史课程共有150个课节,当中“香港发展”部分建议分3年、一共15个课节教授,即占总课时的1成。其中,较受关注的香港近代历史部分,将按时序在中三级教授,连同清末民国的香港发展、建议以9个课节教授。李伟雄认为9个课节足够,因香港近代史相对起中国历史简单,“不是通史,只是抽片段阐述,教师亦很方便可带学生进行校外教学。”

除了增加香港历史,当局亦提出以“古今并重”为课程理念,并将中国历史改组成不同“历史时期”,借此精简学习内容。对此,李伟雄认为高中选修中国历史科的人数连年下跌,现时课程终推动改革、值得支持,盼令学生知道中国历史“不是老化、能与时并进”,有利于吸引更多学生报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