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冲突无可避免?决定中美关系的三大变量 /

冲突无可避免?决定中美关系的三大变量

北京时间10月18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访华之际,无论是外界舆论抑或中国国内媒体,均表示中方在签署一系列旨在促进中菲两国经贸、文化、传媒等领域合作的协议中,需要谨慎对待。虽然,杜特尔特今天在外交上非常鲜明的表示“亲中疏美”,但透过其访华之行,却可看出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紧张与否。

因为去年,中国国内泛起中美关系已逼近“临界点”、中美关系是否会不可避免地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等等言论;同样,美国曾也掀起一阵对华政策的大辩论,“如何应对中国崛起”“我们该拿中国怎么办”,从中可见美国方面弥漫焦虑情绪。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去年9月份的“习奥会”给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定下了理性化解分歧的主调。譬如,网络战得以机制化谅解;两国军机和舰船在南海区域的近距离接触,并未演化为擦枪走火,两军交流机制化,并且就可能发生的误判达成协议;对台军售让中国不安和恼火,中国首次操起经济制裁的武器等等,因此两国关系波澜不惊。

现在, 2016年美国大选的最后一场辩论在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举行,无论最终大选结果如何,中美关系的三大变量依然值得外界思考。

中美关系的三大变量值得外界思考。(图源:Reuters/VCG)

首先,南海是中美之间无法避开的问题。2015年以来,美国借南海“航行自由”和“飞行自由”不断的加大“介入”南海争端的力度,总体而言,中美之间围绕南海争端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在增加。

尤其是当“南海仲裁案”之后,美国利用仲裁结果向中国施压,令南海局势更加紧张。

其次,“萨德”是中美之间“暧昧”的存在。在“南海仲裁案”结果出来的前几天,美韩宣布正式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表面看,在时间上是配合美军航母编队在南海方面行动,具有分散中国南海注意力、牵制中国南海方向行动的企图,其实质甚至直扑中国命门——在中美角逐的大棋盘上,美国似有在南海外交上虚晃一枪,而真正落子是在东北方向的“萨德”导弹部署上。

“萨德”导弹配备的X波段雷达对韩国防卫毫无意义,却对中国核威慑、核反击构成极大威胁。有分析认为,一个“南海仲裁案”,一个“萨德”导弹部署,客观上菲律宾和韩国被美国拉上外交战车,暂时离间了中国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

最后,不可忽略的美国大选。有分析认为,无论是希拉里或唐纳德?特朗普,任何一方在将来赢得大选都会对中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分析称,希拉里是重返亚太再平衡的发起人,若希拉里进了白宫,她定会将这一策略坚定地推进。不仅如此,希拉里在意识形态、在价值观、政治体制等方面表现出强硬的姿态。鉴于这两个方面,一是在亚太对中国进行围困,另一个是在中国内部进行供给,可以预见未来的中美关系依然会是矛盾重重。

当然,若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于中国而言压力依然颇大。比如说,他主张日本、韩国在亚洲承担全部的经费,甚至允许他们拥有核武器……如此一来,将导致中国与亚洲国家的矛盾加大。

由此可见,中美关系还会有诸多波折——老的矛盾会继续存在,新的冲突也会冒出来。但是,合作依然是中美两国的主流,困扰两国关系的一揽子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