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习近平揭两文件细节 窥中共角色生变 /

习近平揭两文件细节 窥中共角色生变

北京11月2日,中共领导人习近平通过官媒发声,说明了“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通过的背景和过程。其中,习近平直指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等人“在政治上存在严重问题。”

由此不难理解,“从严治党”从根本的意义上而言,就是需要中共高层首先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中共乃至中国全社会作出示范。同时,这两份党内重磅文件不可不读,而且位阶仅次于中共党章。

其实,若站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历史时点,无论是基于官方的读本抑或民间的记录,2014年上半年,无疑都将载入史册。因为在那半年里,以中共政法沙皇周永康的落马为标志,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执政团队,重塑了自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中共政治生态。

有分析认为,习近平在解读《准则》与《条例》这两份文件时一方面是对外界释放了这四年间,其治国理政的大脉络与框架,另一方面,在这个框架之内,中共的角色也正在临变。

以“2014”为切口

在习近平对《准则》和《条例》的说明中提到,“2014年1月12日,我在给刘云山、王岐山同志的批示中指出,1980年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于当时恢复和健全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肃党的纪律、促进党的团结,实现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拨乱反正,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

习近平从严治党,重塑中国官场政治生态已显成效(图源:VCG)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上半年,十八大之后的反腐不断延伸,并以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和前政治局委员徐才厚的落马达至封顶。此外,中共上半年以定点清除的方式反腐,包括在2014年年底令计划等多官员落马,多名现任正省级、副省级官员被查出,人数覆盖了过半省份。

而且关于“政治生态”一词,最早也见于2014年6月30日中共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之后在以“加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为主题的学习会上,其中习近平指出,“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

从政环境、政治生态,这是中共领导人罕见地以一个中性的,甚至是学术性的词语来定义党员干部的工作环境。与之相比,此前更多的是“官场风气、官场规则”等诸如此类相对带有中国传统官僚体系色彩的词汇。

习近平在说明《准则》和《条例》中强调,“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重申了自己曾经强调的“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有熟悉中国时政的分析人士对此表示,习近平使用“从政环境、政治生态”等此类中性的语汇定义官员的工作环境,有助于中共从之前的革命党向现代型执政党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共去意识形态化,尤其是对身处其中的基层官员而言,这种转变对中共转型更具有决定性作用。

中共转变“角色”

中共由于此前对革命党特质的过于强调,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近1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的不断崛起等要素,官方学者提出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换”的命题。

而这一命题的核心是,除却革命党这一概念笼罩下的意识形态光圈,回归政党政治之本质,即:执政党作为政治活动的主角之一,履行执政行为;作为多个主角之一,执政权是通过竞争获来的,现在所拥有的执政权也“并非一劳永逸”。

这就是中共竞争性的回归,再次回到了需要对执政权进行争夺或继续拥有进行竞争的政治状态。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挑战中共执政权的要素,则更趋复杂——在官方话语体系中,这一复杂局面被描述为“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

正是面临这样的背景,以及新形势新挑战,中共制定新形势下党内证实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修订党内监督条例,如习近平所言“时机成熟、条件具备,要求迫切,意义重大。”

不难看到,习近平打造属于自己的、具有高度竞争性的执政团队,用10年左右时间,通过深化改革,完成包括法制、社会体制等领域在内的基础框架构建,提升中共作为执政党的竞争力,从而使得中共具备进行政党、国家制度转型的前提性条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