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学温哥华:多伦多市议员提议准建后巷屋 /

学温哥华:多伦多市议员提议准建后巷屋

加拿大每年接收30万移民,其中近三分之一流入GTA地区,单是多伦多市每年就有3万名国内外移民迁入,为应付持续的房屋需求,市议员Ana Bailao提议市政府应有不同类型的住屋供应,其中准许利用市内后巷空间兴建房屋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后巷屋(laneway home)发源于温哥华,因为房价连年飞涨,普通市民难以承受,市政府通过了允许建后巷屋政策。

温哥华自2009年开始批准兴建后巷屋,当年只批出18个许可,其后每年持续增加, 至2013年7月止发出的的建筑许可突破一千大关。 温哥华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表示,截至今年7月为止,市府已经发出了1,049张新的后巷屋建筑许可。他认为后巷屋可以在住屋供求紧张的温哥华市,增加逾千个可负担的居住单位。包括学生、年长的家庭成员、希望住在家附近的年轻人、甚至在温市找到新工作的人,都能有入住的机会。

后巷屋获批建的地点,并不是局限在某些地区,故温市现时在不同社区,均可见到设有后巷屋。该等后巷屋每间面积约500至1200尺,可以月租约1000至2500元租出。 同时温哥华还推出第二套间(secondary suites)的建筑许可,每年发出约442张许可。

Ana Bailao

专门关注多市房屋问题的市议员Ana Bailao认为,后巷屋可向业主和想租房子的人提供一个机会:在市中心不应只兴建condo,后巷房屋可以成为一种为多市带来更多住房存量的负责任方式。

她说,目前多伦多市府的附例禁止兴建这类房屋,附例规定﹐在同一个地址上不允许建分开的两间楼房。但多伦多却批准有地库公寓,这不合情理。

Mary-Margaret McMahon

支持建后巷屋的还有市议员Mary-Margaret McMahon,她表示,多伦多有2400条公有后巷,延伸总里程达250公里,可以成为都市中更灵活运用的空间,为居民创造“更安全和易到达”的环境。

据明报报道,多伦多市区不少漂亮豪华的独立屋背后﹐都有后巷(laneways)﹐人们在那里摆放作着汽车、垃圾箱﹐而且涂鸦充斥。但在房价日益炽热的今天﹐后巷是否也能建房呢?已经有发展商这样做﹐“后巷屋”这股风气已从温哥华吹到多伦多。在多伦多市中心的Barlett街﹐就有一个“后巷镇屋”(Lanehouse townhouse)的项目。这个项目﹐是把后巷的旧工业楼房改建为住宅空间。2014年时65万的价格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51网不久前报道了温哥华华裔青年自建后巷屋的故事。报道说,38岁的陈文森(Vincent Chan,音译)与32岁的李洁敏(Jasmine Lee,音译)育有一个2岁大的女儿。原本这一家三口想要买一套镇屋居住,但由于房价太高,尤其是公寓和独立屋特别热销,他们迟迟找不到大小和价格都合适的房子。

后来陈文森就想到了可以在父母位于East Vancouver的独立屋物业上建一个后巷屋,经过商议之后,他的父母也很开心,于是这种三代人“一起住”的生活就开始了。温哥华的房价从市中心一直火热到城郊地区,平均一套独立房价格在150万到200万之间,而建造一栋后巷屋的花费大约只要35万元。市政府同意他们建一栋940平方呎大的后巷屋,这种面积的后巷屋在温哥华算是比较大的。但市府规定,这种后巷屋不能出售。

市议员Ana Bailao将于12月5日下午7点至9点在Evergreen Brick Works,BMO Atrium,550 Bayview Avenue举办咨询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加。

链接信息:http://www.anabailao.com/citywide_laneway_suites_consulation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6-11-15 18:22
    您已点过赞
    默默地看着俺家后园那广袤的土地,我很欣慰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