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凯恩斯主义的决绝 习近平不走寻常路? /

凯恩斯主义的决绝 习近平不走寻常路?

“美元是美国的货币,但是全球的麻烦”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的这句“美元魔咒”再次像幽灵一样飘荡在全球经济的上空。随着美联储加快加息的步伐,全球货币政策的转折点正在毫无疑问地到来。

全球经济在经历八年痛苦的调整之后,仍然没有走出衰退的陷阱。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加大货币宽松的力度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任何的宽松都会流入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尽管凯恩斯主义被一再证明在短期内确实行之有效,但长期来看,一味扩大需求会导致持续通胀,进而导致经济停滞。

随着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充满痛苦的“去杠杆”阶段,在庞大的产能过剩、高度扭曲的产业结构、经济资源严重错配的格局下,“凯恩斯主义”此刻已经医治无法,“侧供给”改革成为经济政策表述中的高频词汇,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政府经济决策和理念正发生重大转变。而在12月14日-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其中强化了“侧供给”的态度,并明确将带来巨大金融风险的房地产市场的“去杠杆”概念,并在其中对于实体“脱虚入实”、财政、货币政策都有了更加明确的部署,这是否意味着习近平绕过了“凯恩斯主义”而走出了新的路?

凯恩斯的冲突

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就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在随后的9天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高层提到4次,当时成为中国财经界热议的新概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财经界的新概念(图源:其他网络来源)

所谓“侧供给”理念来源于上世纪70年代西方兴起的供给学派。该学派强调生产的增长决定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主张通过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从而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如今,中国决策层正在从“供给端”的收缩来逐步挣脱凯恩斯主义的桎梏。

五项增三项 供给侧也要飞?

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今年则有所拓展,除了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之外,新增三部分内容:一是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今年以来房地产泡沫扩大的问题,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同时解决“国企病”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体制机制下,国企已成为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所有矛盾的焦点和综合体。

中国决策层要想“大力振兴实体经济”,要想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需要攻坚的就是“国企病”,解决“国企病”的根本目的仍是做优做强做大国企。

混改与实体经济

这次决策层公布的文稿中没怎么提“增长”,但仍然重申“大力振兴实体经济”。这意味着2017年“稳增长”的重点不是“数量”,而恰恰是会议通稿提到的“质量的增长”才能从源头上杜绝“产能过剩”,避免“稳增长”重蹈“无效供给”的覆辙。

实体经济的风险,当前仍然突出体现在“无效供给这一端的产能过剩”,去掉“无效供给”,主战场更多在“国企改革”,增加“有效供给”,一是要吸引更多民间资本,主战场在“产权制度改革和保护”;二则是“科技创新、创新动能”。也就是“改革红利+科技红利”。就科技红利而言,现在决策层决意“将其纠正、引导回振兴实体经济”的正途。

此外,从此会议强调“建设法治化市场”,表明中央强调市场的有序,并营造公平竞争,以适应中小微企业。为达到这个目的,中共中央强调两个环境,一是法治化市场,另一个是引进并用好外资

对外而言,如何扩大吸引海外资本从当前的局面看,“一带一路”+各类自贸区仍然是最优配置。

此次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使得此前一段时间较为“沉寂”的“国企混改”再次出现在决策层的政策大框架上。而此次会议专门提到的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七大领域,恰恰是国有资本密集度高,垄断程度高的领域。

与此同时,用政府的“加杠杆”(扩大财政赤字)来对应企业的“去杠杆”,“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

财政与货币

供给侧结构改革被作为这一年以来经济改革的“核心”,在2017年将进入“深化年”。为此,要求财政预算围绕这一目标提供资源,这是首次中国决策层提出财政政策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直接关系,而去年经济工作会议并没有将财政与供给侧联系起来的说法。

也因此,此次会议对财政政策着墨更多。一方面国企改革提升效率,投资机会巨大,另一方面央企国企仍是稳增长主力。另外,当前稳增长投入整体效率较低,机制需进一步创新。房地产有泡沫,也只能用财政对冲稳增长。

值得关切的是,对货币政策的提法与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略有不同,在“稳健”后本次会议加了“中性”,表明中央已关注到当前货币流动性趋紧,引发债市大幅波动,会议强调“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而与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一致。

如果说中央经济工作会对货币流动性求稳,那么“稳”字也同样指向汇率、房地产,或者也可以说,这是决策层认为明年的主要“不稳”的风险点。因此,会议提出一批当前的风险点,客观承认了现在金融态势是危机的,问题巨大的,到处都是洞。

今年以来大陆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房贷过快增长,加大了金融风险。资金脱实向虚,杠杆依旧“见缝插针”,形成交叉风险。而美联储加息对全球资金流向和汇率走向都产生较大影响,外部形势比较严峻。

随着未来随着形势变化,相信中国决策层措施有可能会进一步强化、细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