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并非雾霾 北京1993年春节为何静悄悄 /

并非雾霾 北京1993年春节为何静悄悄

24年前的1993年也是一个鸡年。那一年,北京市民还不知道雾霾这个词,污染还不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年12月1日的报纸报道说:“禁放也是出于无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为北京市大多数市民的迫切愿望。”是什么原因让北京1993年的春节静悄悄?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八十年代”,作者徐庆全,原题为《1993年,北京年夜静悄悄》。

中国过春节有放鞭炮的传统习俗。图为民国春节时,买鞭炮的北京市民(图源:VCG)

属相轮回,二十四年过去了,又是一个鸡年。

说24年,是略过2005年鸡年,直接回到1993年。

特别要说到1993年这个鸡年,是因为我家添丁了——儿子Frank在这年8月出生。

按照农历,这一年的“正月初一”是1993年1月23日,最后一天的“腊月三十”,是1994年2月9日。辞鸡迎狗之际,Frank还不满半岁。

不满半岁的孩子,是个天大的麻烦。他可以不分昼夜的睡,当然也会不分昼夜的醒。他的睡是父母长叹一口气的轻松,他的醒是父母精神和身体煎熬的累。当然,不管轻松和累,他都是父母的一种惊喜。这是天下父母都能感受到的。

Frank让我们感觉麻烦的是,他似乎没有沉睡的时候,一有点动静就会醒。他不是哭闹的孩子,醒了并不哭,而是还想睡,但只能在你臂弯里入睡后才能放在床上。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经常的画面是,我腰酸胳膊疼的时候,他那清澈的双眼还在盯着你的脸。

所以,1993年第一场雪飘过后,他娘就开玩笑地说:从现在开始,你要每天多睡一个小时,最好攒够五十个小时,提前为春节前后Frank不眠的醒,备战!

是啊,从腊月二十三进入年关,每天都会有零星的爆竹炸响。每一声爆竹,都是Frank的醒,都是我的累。到了年三十和初一,那就是昼夜的累!

伴随着年关的临近,我和他娘唠叨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是不放烟花爆竹就好了!

应了那句老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2月1日,北京市宣布,这一年禁放烟花爆竹!

我记得这项规定发出后,曾有媒体有微词,但我是衷心感谢陈市长为首的北京市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多年后的2011年,我有机会见到保外就医在小汤山定居的陈市长时,还不忘说到这一重大决策的预见性;2013年6月他魂归道山,我还到昌平殡仪馆送别。当然,禁放烟花爆竹只是其中一条小的理由。

这两天,北京市政府又在号召市民最好少放或者不放烟花爆竹,还煞有介事地树立几个签约不放烟花爆竹的社区典型。这是从空气污染的角度来考虑的。

而1993年的那个鸡年,北京市民还不知道雾霾这个词,污染还不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时的禁放,主要是从人身安全来考虑的。12月1日的报纸报道说:“禁放也是出于无奈”。接着列举了自1987年以来,北京市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炸伤的市民人数,噪声比平日多了多少倍,火灾多少起、损失多少万,诸如此类。最后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为北京市大多数市民的迫切愿望。”

这大多数市民,就包括我们一家。

于是,1993年,北京年夜静悄悄。Frank静静地睡,我一杯二锅头的轻松,辞旧迎新。

静悄悄的年夜持续到2005年,禁放被废除,改为限放。而这时候,污染已经在苍穹下弥漫了。Frank也到了本命年。为感谢12年前那个静悄悄的年夜,我再没有放过爆竹;Frank也从未放过。

2005年开禁后的大年夜,虽然是限放,但北京市民铆足了十二年的劲,北京城分外地噪,分外地污。Frank却静静地睡。

从2005年至今,又一个12年了,污染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雾霾也是不可言说或者不必言说的词了,可外面依然爆竹声阵。

我让已经在纽约读博士的Frank在视频中感受,他说:还好,纽约没有这么闹。

我说:你就不能大公无私一回,怎么只想到自己?

他说:那你就念念复念念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

我只好再唠叨1993年的“念念不忘”:让禁放回来,给鸡年一个彩头吧!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已成为北京市大多数市民的迫切愿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