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行不更名:中共唯一未改名的元帅 /

行不更名:中共唯一未改名的元帅

朱德原名朱代珍,彭德怀原名彭得华,林彪原名林育蓉,刘伯承原名刘明昭,贺龙原名贺文常,陈毅原名陈世俊,罗荣桓原名罗慎镇,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叶剑英原名叶宜伟,中共十大元帅仅一人未曾改过名字。本文选自《蒋介石的枪杆子——从黄埔军校到黄埔系》,作者张雄文。

聂荣臻元帅(图源:VCG)

朱德原名朱代珍,报考云南讲武堂时才改为朱德;彭德怀原名彭得华,投考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时才改为彭德怀;林彪原名林育蓉,报考黄埔军校时才改为林彪;刘伯承原名刘明昭,后来以字“伯承”为名;贺龙原名贺文常,参加中华革命党多年后才改“贺龙”;陈毅原名陈世俊,赴法国勤工俭学时才改为“陈毅”。罗荣桓原名罗慎镇,后来取“桓桓于征”之意改名“荣桓”;徐向前原名徐象谦,黄埔军校毕业几年后才改名向前;叶剑英原名叶宜伟,考入云南讲武堂后才改名“剑英”

他们后来的名字均大气磅礴,意义深远,可谓如雷贯耳。

只有聂荣臻一直用父亲取的大名,而且字福骈,乳名双全。他后来果然“荣福双全”,不仅以常年征战之身毫发无损,而且官至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1992年以93岁高龄无疾而终,是最后一位辞世的元帅。

聂荣臻进入黄埔军校之前走的是一条留学之路。

1919年,他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后又转至苏联留学。1925年回国被中共组织委派到黄埔军校时,军校的学生已招至第三期,他被委任为政治部秘书。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他迅速被蒋介石免去了军校职务。

聂荣臻在军校时间虽短,而且与已有多年军事经历的叶剑英不同,属于政治教官,却有了一段重要的人生履历,为他后来的军旅生涯特别是十年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的岗位奠定了基础。

他的主要成就不是战役指挥和作战艺术,而是体现在根据地建设与主管科学技术。

1937年11月,时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的聂荣臻与师长林彪分开行动。聂荣臻就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3000人前往五台山区开辟敌后根据地,林彪不久则率115师师部和主力343旅前往吕梁地区开辟根据地。

聂荣臻组织军民经过两年建设,将晋察冀根据地发展为模范根据地,拥有72个县、1200多万人口、主力部队近10万。毛泽东称赞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1956年,时任中央军委委员的聂荣臻被毛泽东确定分管科技工作,兼任主管科技的国务院副总理。

他向毛泽东与中央军委建议研制少量的导弹、核武器,掌握必要的自卫手段,以打破核讹诈。不久,他便受命领导研制原子弹、氢弹与人造卫星(即“两弹一星”)。在钱学森等众多专家努力下,中国的两弹一星先后研制成功:1964年6月发射了第一枚中近程地对地导弹;10月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之后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又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的研制,尽管多是邓稼先、钱学森、王淦昌等专业人士的智慧结晶,但也凝聚了聂荣臻的不少心血,使他在多以打仗着称的中国将帅中风格卓异,别出一格,被称为“科技元帅”。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