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北京观察:繁华落尽后的中朝困局 /

北京观察:繁华落尽后的中朝困局

“曲终弦断人散尽,繁华落尽终成空”。1950年10月19日,中国出兵朝鲜无疑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金日成及其政权。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并肩作战,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社会主义的东方阵线。”不可否认,中国在朝鲜战场发挥的实际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法律意义上的盟友。

直到今天,在中国大陆谈起中朝关系,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即是“唇齿相依”,中朝两国在战斗中结成了“鲜血凝成的友谊”。由于人们一直以为中朝友谊地久天长,中朝联盟坚不可摧时,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些许变化。

作为同盟国,中朝两国高层之间存在着很多尖锐矛盾和严重分歧,尤其是在一系列战略决策和涉及个字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双方都有不同的考量,甚至完全对立的主张。

纵观近期发生在中国与朝鲜之间的些许种种,成为国际间瞩目的焦点。前有“金正男遇刺案”震惊全球,后有中国对朝鲜实施“禁煤令”。如今,随着朝鲜外务省副相李吉成访问北京,遂引发国际瞩目。“中朝关系回暖了吗”“朝鲜对中国示好?”等等疑问也随之而来。究竟中朝关系是否会从此前的“冰点”回升至“正常关系”值得深思。

近些年,一系列事件导致中朝关系变得复杂纷繁,两国关系“出现一股冷气流”。(图源:VCG)

中朝关系阶段的变化

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里,朝鲜的行为和变局无疑成为中国要应对的最重要的周边问题之一。有人说,中国要处理好朝鲜问题,首先应该从中朝关系的历史入手。

若是回顾历史,也不难看到中朝关系的渐趋变化。比如,从1945年到1949年这段期间,中朝在各自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道路上,中共和朝鲜劳动党相互帮助,携手合作。这也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中朝关系最稳固的时候。

然而在1950年开始,中朝关系发生了巨大改变。1950年至1956年期间,是朝鲜战争时期,中朝领导层之间的冲突频繁,关系趋于紧张,并且中朝关系也绝非表面上呈现的那般友好。

譬如在如何解决朝鲜统一,又何时需要中国援助,志愿军又由谁来指挥,以及停战时机的掌握等一系列战略决策或重大问题上,中朝之间都存在严重分歧和矛盾。

一切在朝鲜战争后期开始,中朝关系似乎变化岌岌可危。那时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开始树立统治权威,朝鲜劳动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全面改组领导结构,引起各派反对。苏共二十大以后,金日成不愿接受莫斯科的新方针。延安派和苏联派联合起来,试图利用苏共对金的不满展开对金日成的批判,1956年8月在中央全会上矛盾爆发,金日成控制局面后,将反对派打成反党集团,延安派部分干部逃亡中国。毛泽东与苏共代表团商量后派米高扬和彭德怀率团赴平壤,强迫金日成收回成命。金日成在北京和莫斯科的高压下被迫承认错误,中朝关系由此陷入严重危机。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1966年至1969年这三年期间,成为了中朝关系开始裂变的起始之地。朝鲜方面对勃列日涅夫执政的苏共,其态度稍有缓和。但是,中国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引起了金日成极大不满,他曾向苏联表示决不会屈从“中国路线”。

于是朝鲜迅速倒向苏联,加入反华阵营,中朝关系至此坍塌。

中朝关系面临困局

回到现在,中朝两国关系仍然处于“冰点”阶段。曾经有一段时间以来,舆论场内对中朝关系的讨论颇多,各种论调层出不穷。比如,西方国家就动辄抛出朝核问题“中国责任论”。

有分析认为,朝鲜外务省副外相李吉成访华是发出对中国示好的信号。(图源:VCG)

直到朝鲜宣布氢弹试验成功后,美国及西方一些舆论把怒气直指中国。认为“中国对朝鲜的做法已经失败”。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更是宣称“中国应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施压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确实在近期对朝鲜有“施压”的动作——在今年2月份初,中国暂停从朝鲜的所有煤炭进口。当然,这并非是因美国方面的原因。而是,中国执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制裁措施努力的一部分,其背后旨在停止朝鲜的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计划。

根据韩国政府的估计,在过去几年里,煤炭占朝鲜出口的34%到40%,而且几乎所有的煤炭都出口到中国。似乎正是因为中国这样的举措,朝鲜方面似乎开始不安。

朝鲜外务省副外相李吉成访华,被认为是对中国释放友好的信号。因为,自2016年5月底朝鲜劳动党中央副委员长李洙墉访华后约9个月来,首次有朝鲜高官专程访华,而非因前往第三国而在北京转机。

有分析指出,此举对朝鲜经济造成打击,李吉成可能会请求中国给予照顾,避免对民众生活造成影响。此外,朝鲜2月12日发射了新型中程弹道导弹,13日又发生了金正男在马来西亚遇害案,可能令中国领导层对朝鲜愈加不信任。李吉成可能就此说明朝鲜立场,以寻求理解。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李吉成访华背后也与金正男遇刺案有关,朝鲜方面希望借助中方的协助,借中方影响力从马来西亚顺利引渡金正男的遗体。

其实,就目前而言,中国与朝鲜的关系似乎进入“束缚”的节奏。有观察者认为,一个是认为朝鲜是一个“正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度上符合马克思主义;另一个是认为朝鲜是中国的兄弟国家,与中国有着用鲜血凝成的传统友谊。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中国对朝鲜无条件支持和友好的外交便成为似乎不可动摇的国策,而在外部世界看来,朝鲜的问题就是中国的问题,似乎中国理应承担朝鲜问题的责任。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困境,也是中朝两国关系之间呈现出的“困局”。

并且,若要破除此“困局”,最终的“钥匙”还是握在朝鲜自己的手中。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